鸽翼

[美] 亨利·詹姆斯(Henry James)
作者前言 《鸽翼》出版于1902年,我记得很早就想写这本书,我实在记不得是何时产生了灵感。书写得很长,但最初的构想不复杂,说得再简单一些,就是一个年轻人对生活充满渴望,但天不从人愿,她罹患重病,不久于人世。可是,她对世界充满眷恋,希望在有生之年将心里的情感充分表达出来,这样才不算白到世上走一趟,毕竟,有爱的生活才是生活,不管能爱多久。后来,我反复酝酿,有时放下了,然后又捡起来,终于拿定了主意,却觉得这个主题有点可怕。我琢磨过人物形象,但人物形象至多只占了我的一半心思,我的另一半心思在于人物为实现“生活”目标的挣扎,她的历险,她的得失,那是无比宝贵的经历。我从一开始就觉得,这些事情值得我仔细斟酌,珍贵的东西都值得仔细斟酌,珍贵的东西有很多,但这件事特别值得费一番心思。我的想法是,我得让这个心存警惕而又乐于冒险的姑娘多一些纠葛,多一些反复,这样才能吸引注意力,同时能够产生一定的神秘感,这就是故事的魅力所在;不至于让故事变成“大白话”,当下就流行大白话,所有的情节,乃至人物的面貌一览无余。我的这个人物包藏着许多秘密,也可能充满矛盾,她会让人如获至宝,但也可能对人要求很高,让人绞尽脑汁。首先,她是个病人,但这个事情十分难以拿捏。这种情况可能激发人们的高尚情怀,即使是世界上最善于掩饰的人,面对这样的病人,也会同情心大爆发。 是的,这个年轻的病人是这本书的中心人物,她的身体恶化,她的心路历程,都会让人们无比关切。对于她的情况,以及跟她有亲密关系的人,都需要巧妙的处置。对此,我不断思索,思路渐渐清晰,与此同时,这个人物的魅力和她身上的谜团却与日俱增。看待人物,至于要那么直接吗?何必质疑我为什么让主人公“生病”呢?其实,主人公面临死亡和危险,是很值得回味的,是进入那种有趣的状态的最佳捷径。一个能够激发强烈感情的人,一个让人们发现各种意外、意识到各种关系的人,为什么不能占据中心位置呢?诚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