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杭州:我与一座城市的记忆

吴晓波
图片: 杭州西湖(约拍摄于1917年) 人间的模样,其实就是命运的倒影; 人间的意义,无非就是活着的趣味。 ——吴晓波 图片: 运河边的屋与树(约拍摄于1917年) 开篇 城市、人间与灵魂 我一直觉得,每一座城市都行走着很多灵魂,他们有的是看得见的,有的是看不见的。灵魂之间的关系若即若离,他们会互相地瞥一眼,会交谈,会拥抱,会互相砍伐。他们在不同的时间里出现,在同一个空间里重叠,层层叠叠,有的是可以被感知到的,有的则终生茫然无知。 每一个灵魂都很有趣,有自己的秘密,绝大多数的秘密微不足道,甚至对于其他灵魂而言,好像从来没有出现或存在过。但是他们又都是重要的。尤其对于城市而言,它就是一个储蓄这些秘密的巨大容器,显贵卑贱是人间的看法,城市从来只知同情,不知拒绝。 作为一个城市的观察者,你只有触摸到了更多的灵魂,才能真正地进入它。你发现他们,跟他们说话,看他们落泪和欢笑,渐渐地,你已经是他们中的一部分了,继而成为城市的一部分。这是一个身不由己的过程。 我13岁的时候来到这座城市,那是1981年。我父亲在浙江大学读研究生,为了我的户口能够落到杭州,他不得不放弃博士学业,成了一名教师,这成为他终身的一个小小的遗憾。我住的地方叫求是村,是浙大教师的宿舍区,到城里去的一条小马路两旁种着很高的梧桐树,它会经过一个叫松木场的地方,这个名字听上去就怪怪的。后来有人告诉我,明清的时候,这里是秋决犯人的刑场。有一个大雨瓢泼的夜晚,妈妈生病住院了,我骑自行车去给她送饭,不知道怎么回事,突然冲进了路旁的一个大水潭。我想,应该是那里的某一个灵魂跟我开了一个小玩笑。 在上海读了四年大学之后,我再次回到这座城市,就再也没有离开过。单位给我分配了一套小房子,在金祝路上,这个路名跟两个灵魂有关。1130年,元兵进入临安的时候,城里有军民反抗,带头的是两个叫金胜和祝威的下级军尉,为了纪念他们,杭州人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