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的诞生

孙述宇
新版自序 拙作现在是第四次由不同的机构出版。过去版本的读者曾经有埋怨,说这书讨论了许多问题,但是弄不清讨论的重心或者焦点在哪里。这种埋怨无可厚非,因为书中的若干篇章原本都是独立写出来,送到报刊上发表的。我写了一篇“导言”置于卷首,期望把各篇联系起来,表达全书的主旨;但它显然对一些读者而言并不很成功。我在上一版的序言里曾试图做些解释,现在干脆把这书讨论的整个理路,简单地勾勒一下。 本书之作,目的是说明《水浒传》这本小说是怎么一回事。说明循着两个方向进行,一个是确定它特殊的文学本质,一个是探索书中故事的起源或来历。前者在过去少受到注意。表面看来,《水浒传》的人物和他们的英雄事迹,与一般历史演义以及武侠小说中的人和事差不多,没有本质上的不同。他们受到读者的赞美和崇拜,因为他们或是武艺高强,或是胆略与见地不凡,或是两者兼而有之,而他们的品德是无可非议的。可是我们若看得足够仔细,会在梁山好汉的真面目上,隐约发现一抹狞恶的颜色。在别的小说里,那些猛将和大侠,长年骑着铁马挥着金戈做开疆建国和锄强扶弱的事,自然杀了许多该死的人,但是他们并不嗜杀,尤其不会伤及无辜;梁山的好汉略为不同,他们个别地和集体地,都偶有嗜杀的表现,且曾一再伤及无告的良民。演义里的功臣名将不住攻城略地,但读者没有看见他们抢劫;侠士如果抢劫,只抢为富不仁的财主去救济贫民;梁山好汉却屡次被读者看见在享用着劫掠的所得。《水浒传》先后讲到不少的好汉,他们的女人红杏出墙,她们眼见就要害死她们的男人了,好汉这时就“先下手为强”,把她们除掉,手法通常都很残忍。这种种特色,显然要把《水浒传》区隔到一般的侠义文学之外。 为什么《水浒传》会与一般的武侠和演义小说不相同,而具有上述种种特色呢?拙作采用英人威廉·燕卜荪(W.Empson)分析古代的田园或放牧文学(pastoral)的方法,在两边作品中的人物、作者和读者的身份上,发现了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