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理性决策

[爱尔兰] 大卫·罗伯特·格兰姆斯
引子Prologue 斯坦尼斯拉夫·彼得罗夫(Stanislav Petrov)算不上家喻户晓的大英雄。这不是一个人们嘴边会经常提到的名字,也没有被刻在丰碑上。不过,我们每个人现在能好好活着,都应该感谢这位默默无名的苏联人。 为什么这么说呢?这要追溯到1983年9月26日,当时彼得罗夫还是苏联的一名防空军中校,在莫斯科城外一处名为“谢尔普霍夫-15”(Serpukhov-15)的防御工事中任指挥官。这个工事中装有“苏维埃导弹预警系统”(OKO),也就是苏联监视敌人的眼睛。时值美苏冷战的白热阶段,双方正剑拔弩张,美国在欧洲各地部署了核弹系统,彻底激怒了克里姆林宫,美苏之间的关系变得前所未有地紧张。而就在一个星期之前,苏联击落了一架韩国的民航班机,机上269名乘客全部遇难,其中包括一名美国国会议员。 时任美国总统的里根随即宣布苏联为“邪恶帝国”。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关系加速恶化,战争一触即发,两方势力纷纷揣测是否会爆发核战争。事实上,当时美苏两国都掌握了火力极为强大的武器。早在20世纪上半叶,物理学家们就已经发现了核聚变的神秘力量,向人们展示了恒星是如何制造巨大能量的。在随后的几十年里,美苏双方都为此投入了大量资源,它们想打造足以毁灭所有城市的强大核武器。在如此强大的火力面前,不可能有胜利者,只能有幸存者。 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在1983年9月的这一天,当预警系统“发现”五枚美国导弹闯入苏联领空时,“谢尔普霍夫-15”立即发出了哀号般的警报。令人难以置信的事情变成了现实:核战争迫在眉睫。对于这种情形,斯坦尼斯拉夫·彼得罗夫早已受过长期的演练,上级给他的指令也非常明确:按照职责向上报告,表示战争已经爆发。而上级的反应也只会是一种:苏联将发射一连串的核弹。尽管苏联会遭到毁灭性的打击,但它也能摧毁美国。而在交战过程中,世界上其他任何一个国家都会非常不幸地沦为两大巨头的共同目标,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