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地图:可视化工具的学校应用

[美] 大卫· 海勒 [美] 拉里·阿尔帕
序一 我们的大脑会记住看到过的东西,是因为人天生就是视觉型生物。我们的眼睛集中了人体70% 的感受器。这些感受器每秒钟把数百万信号通过视神经传输给大脑中的视觉处理中枢。因此,视觉元素我们记得最牢!这意味着,教师如果借助可视化形式(即视觉形式)在课堂上演示概念,学生就会记得更久。 可视化形式不仅能让你记得牢,也能让你理解得更透彻。设想一下,如果不借助相应的图表,理解政府构架或内燃机的工作原理,该有多费劲!如果一个人能把脑子里的想法用图像呈现出来,那往往说明他是真的理解了。 可视化形式有助于我们更有效地学习和记忆,这一点已被大量科学研究证实。研究人员布尔和维特洛克(Bull and Wittrock,1973)在研究中用两种不同方式测试六年级学生理解和记忆单词的能力。他们将受测学生分为两组,第一组靠背诵去记忆词典中的单词含义,第二组则把单词的意思画出来。结果,第二组学生对单词的理解和记忆都远好于第一组。而在另一项学西班牙语单词的研究中,研究者引导学生在读西班牙语单词时,在脑中把这些词的发音跟英语中具体名词代表的形象联系起来。结果,学生对单词的记忆率从28% 提升到了88% (Atkinson & Raugh,1975)。 思维地图(Thinking Maps®)项目充分利用了大脑可视化思考的天然偏好。本书的作者们将思维地图描述为“一种由基于思维过程的可视化工具构成的语言”,这一表述是客观而贴切的。神经科学家告诉我们,大脑组织信息的方式呈网络状和路线图状。在教学生思考、组织和表达自己的想法时,还有什么方法能比教他们用大脑本身的方法去处理信息更好呢? 本书提供了一种很好的方法,帮助学生满怀热情、积极主动地去真正理解并牢记事实背后的概念。 帕特丽夏·沃尔夫(Patricia Wolfe) 《培养阅读型大脑》的作者之一 参考文献 Atkinson, R., & Raugh, M.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