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宝中的日本精神(套装共2册)

[日] 长谷川宏
珍宝中的日本精神:从绳文时代到镰仓前期 图片 前言 作为一个学哲学的人,长期以来,我一直从事着研究欧洲文化和思想的工作。近十几年,我开始对我所处国家的文化和思想进行探究,从历史的角度追索它们的演变,本书就是这样一个成果。我把它称作“日本精神史”。 何谓精神? 如果非要给它下个定义的话,那么,人类与自然共存,并在社会中存活下去的力量和姿态就是精神。精神既存在于个体之中,也存在于由少数人构成的团体之间,还存在于更大的团体或共同体中。各式各样精神的延续和变化形成一个巨大的洪流,我们可以从绳文时代一直追寻到江户时代末期,这就是我设定的课题。它与政治史或社会史并不是完全重合的,在其底层有着与政治或社会的变动截然不同的韵律和速度。在本书中,我想对这种持续并发展着的人们的意志、情绪和观念的历史进行探究。 作为考察对象,我选取了涉及美术、思想和文学三个领域的文物和文献。我年轻时就熟知的日本的工艺品和书籍,主要都属于这几个领域,如果将目光投向这三个领域的话,或许就可以得出与政治史、社会史不同类型的时代精神。在这里,我虽然主要论及三个领域的工艺品或书籍,但仅仅是选取多少有点名气的东西,其数量就相当多。我究竟应当从中选择哪些作为探究的对象呢?这个问题令人困扰。如果大家看了目录的话,应该会了解我的选择的大概结果。回过头来思考,作品本身的伟大、适合论述时代的精神,这两点是我选择的标准。我难以取舍时,会再一次去观赏美术作品或重新阅读书籍及其相关资料,这种情况出现了不下五六次。 通过有形的美术作品和书籍,去探究蕴含在作品深处的人们的思想——我每天重复着这样的行为而完成了本书。在写作过程中,我认识到可以将人们的思想分为不同的类型。如果用意识的类型来表示的话,人们的思想大致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宗教意识、历史意识、伦理意识和审美意识。这四种类型之间并没有明确的分界线,而且兼具两种或三种类型的意识也并非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