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法则

孙力科
前言 谈论起巴菲特,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他股神的身份,可以说这是他身上最大的标签,这个标签所代表的含义很容易使人联想到“常胜将军”“聪明的天才”这一类说辞。围绕他本人以及投资理念的一些说法也总是显得过于神秘,人们会主观认为普通人干不了投资,投资是那些聪明人才能够做的事。一些媒体人甚至刻意将巴菲特神化了,但其实他也是人,他也和普通人一样从事一份普通的工作,他也和普通人一样经历过各种失败。 比如,他曾经投资了纺织厂Waumbec和鞋厂Dexter Shoe Co.、能源期货控股公司、英国超市运营商特易购,都出现了严重亏损,更别说错过了微软公司、谷歌公司、购买Dallas-Fort Worth NBC电视台、亚马逊公司和苹果公司(亚马逊和苹果后期买入,但是错过了最佳增值期)。从投资的角度来说,巴菲特的胜率并不是最高的,而且很多投资看起来错得有些离谱,可以看出,巴菲特在投资领域并不是一个完人。但他真正优秀的地方在于善于总结经验,吸收先进的投资理念。像格雷厄姆、费雪、查理·芒格,他从不同时代的投资大师身上学习到了投资的精髓,然后整合成了自己的体系。 比尔·盖茨曾经这样评价巴菲特:“我不得不承认,当我第一次见到巴菲特的时候,他这个思考框架真的令我感到惊喜。我是在母亲组织的一次饭局上见到他的。当时我还想:‘我干吗想见这个炒股的家伙?’我想他只是利用各种市场相关信息来做投资决策,如销售额、价格变化曲线等。不过当我们那天开始交谈后,他没有问我任何这些信息。相反,他开始提问有关微软业务基本面的大问题。‘为什么IBM不能做微软的业务?为什么微软一直保持较高利润率?’这让我意识到,他思考业务的方式比我想象的深远很多。” 巴菲特是一个非常善于思考的人,能够挖掘到别人不曾关注到的细节问题,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但他并不认为投资是一项智力游戏,它只是一项很普通的工作。在他看来,一个人如果想要做好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