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西沙群岛

刘先平
卷首语 我在大自然中跋涉四十年,写了几十部作品,其实只是在做一件事:呼唤生态道德——在这个面临生态危机的世界,充分展现大自然和生命的壮美——因为只有生态道德才是维系人与自然血脉相连的纽带。我坚信,只有人们以生态道德修身济国,人与自然的和谐之花才会遍地开放。 呼唤生态道德 刘先平 生态道德的缺失,是造成生存环境危机的肇因之一。 感谢大自然!在四十年的山野跋涉中,大自然给予了我最生动最深刻的生态道德教育。因而无论是我创作的描写在大熊猫世界、相思鸟世界探险的长篇小说,还是我描写的在野生动植物世界探险的奇遇,我都在努力宣扬生态道德,呼唤生态道德在人们的心间生根、发芽。 环境危机重压着这个世界,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人们纷纷追究其原因,并寻找济世的良方。实际上,环境危机就是生态危机。 建设生态文明可以让中国为世界树立榜样,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生态文明建设必然呼唤着生态法律的完善、生态道德的树立,以从根本上消解环境危机,保护、营造良好的生态。 法律和道德是一切文明的两大支柱,也是人类文明的标志。几千年来,我们已拥有处理人与人之间和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准则、法律及道德规范,却缺少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行为规范。《辞海》对“道德”的释义是:“道德是以善恶评价的方式来评论和调节人的行为的规范手段和人类自我完善的一种社会价值形态。”这足以说明: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根本未纳入“道德”的范畴,生态道德缺位;抑或可以说,生态道德根本没有进入我们的观念。这是认识的失误。 “生态”一词的出现,至今不过二百来年的历史,而对生态与人、与生存环境的紧密关联的讨论,在时间上则是更近的事情。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人类在认识自然、认识人与自然、认识人与环境方面的重大失误,更加说明了树立生态道德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如果不能在全社会牢固地树立生态道德的观念,就无法建设生态文明及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 正是生态道德的缺失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