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魔(下册)

[俄] 陀思妥耶夫斯基
第三部 第一章 节日。第一部分 一 尽管在头一天“什皮古林”日发生了种种纠纷,节日还是照旧举行。我认为,哪怕列姆布克就在当天夜里呜呼哀哉,节日也还是会在翌日上午举行,——尤莉娅·米海洛夫娜认为这个节日的意义实在太重大了。唉,直到最后关头她仍是两眼漆黑,不了解公众的情绪。到后来谁也不相信这个盛大的节日会不发生什么重大事故,或者像有些人事先搓着双手所说的那样,不出“乱子”。诚然,许多人竭力装出一副心事重重和忧国忧民的样子;但是一般说来,任何一桩轰动一时的社会丑闻都会使俄国人眉飞色舞、喜不自胜。当然,我们也感到有一件事要比仅仅盼望丑闻严重得多:有一种群情激昂的气氛,有一种难以平息的怨恨;看来大家对一切都厌烦透了。到处都充满了一种叫人莫名其妙的愤世嫉俗情绪,一种勉强的、仿佛绷得太紧的愤世嫉俗情绪。只有女士们还保持清醒的头脑,但也只限于这样一点:无情地憎恨尤莉娅·米海洛夫娜。各派女士在这一点上都是一致的。而可怜的她却还被蒙在鼓里;直到最后时刻她还深信别人都“围着她转”,还都“狂热地忠实于”她。 我已经暗示过,在我们当中出现了各种势利小人。在社会动荡或风云变幻的乱世,总是到处都有势利小人应运而生。我现在所说的不是那些所谓的“进步分子”,他们总是迫不及待地要跑在所有的人的前面(这是他们最关心的),而且始终都或多或少抱有明确的目的,尽管这种目的往往极其荒唐。不,我现在说的只是那些败类。在任何一个过渡时期,这种每个社会里都有的败类都会像沉渣似的泛起,他们非但没有任何目的,甚至也没有一点思想的征候,而只是拼命表示不安和焦躁。此外,这群败类几乎总是不自觉地供那一小撮抱着一定的目的而采取行动的“进步分子”驱使,这一小撮可以随心所欲地把整个这一堆垃圾打发到任何地方去,只要它本身不是由十足的白痴组成,不过这种情况也是存在的。如今当一切都已成为往事的时候,我们这里有人说,彼得·斯捷潘诺维奇是由国际操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