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大地上:搭火车旅行记

[美] 保罗·索鲁
献给安妮 “想让烤鸭飞进嘴里,农夫肯定要张大嘴站在山坡上等很久很久。” ——中国谚语 “世界上的思想运动造成了革命,而思想运动的起源,却是山坡上农民心里的梦幻和憧憬。” ——詹姆斯·乔伊斯《尤利西斯》 说明 我初到中国时,1美元可兑换约3元人民币,但后来在旅途中涨到了4元。本书在换算英镑价格时,使用的汇率大约是1.6美元兑1英镑。 第一章 开往蒙古的列车 中国大得令人称奇,几乎自成一个世界。那里的人曾经把自己的帝国称作“天下”或者“四海”。如今,人们去那里的理由各式各样:买东西、度一周假,或者仅仅是因为机票价格还不错。我之所以决定去,是因为有一年的空闲时间。听说有的中国人以为“老外好骗”,我偏要来挑战一下。于我而言,第一个目标就是完全通过陆路到达。然后,我想在那片土地上停留一段时间,走遍全国。 我选择了铁路。当时我正好在伦敦,而铁路是从伦敦去北京的最佳方式。我读过不少有关中国的现代游记,但几乎每一篇都会谈到因为时差问题而乐趣大减,那种既疲惫又失眠的感觉实在难受。到过中国的人,不论是认真的旅行者、匆匆一瞥的观光客,还是四处搜寻廉价商品的淘货者,都不约而同地表示“在那里太累了”。在这个国家,你身边的每个人都像打了鸡血,这更让你疯狂地想坐下来歇歇。中国人不就是这样吗?他们永远在四处奔忙。即使中华文明历经了延绵五千年之久,他们也还是那样。中国历史告诉我们的经验之一,就是她的人民总是不知疲倦、步履不停。 1980年冬天我曾去过中国。当时那里看起来黯淡萧条,所有人都穿着宽松的蓝套装,到处都是红色条幅,上面写满没有说服力的标语。如果你问:“在这样的冰雪天里,这些人怎么能只穿着布拖鞋?”那么会有人告诉你,现在这样已经很幸运了,过去他们连鞋都没得穿。煤烟和灰尘把环境弄得阴沉沉的,路边几乎看不到树木。我本想去那看鸟的,结果只看到了乌鸦和麻雀,还有脏兮兮的鸽子,就像长翅膀的老鼠在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