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到好处的敏感

[德] 卡特琳·佐斯特
前言 敏感是人性 保持敏感“其实”是一件好事。当我们对感官刺激和环境刺激做出各种敏感的反应,并有意识地处理那些我们所感知到的事物时,我们就会与自己、他人以及周围的事物产生强烈的共鸣。为什么我说“其实”保持敏感是一件好事呢?因为人们忙于繁乱的生活,往往不容易认识到敏感的优势。信息泛滥、绩效压力、焦虑以及无止境的噪音都会成为巨大的负担。总是处于被动“接收”状态的人,就常常会为以上种种所困扰。就是说,每一枚硬币都(至少)有两面。得益于我的亲身经历和工作经验,我对敏感的两面都非常了解。但其他人是怎么看待“敏感”这一概念的呢? 为了解我的网络社交圈对敏感一词的理解,我在网上发布了以下两个问题: ▲“敏感”会让你联想到什么? ▲“敏感”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我至今还记得,我在等待反馈时有多么紧张兴奋。我也知道,大家的答案不会让我失望。最终我收到了许多回复,它们启发并鼓舞了我,让我能比先前更全面地看待敏感。有一些反馈显然是由高度敏感者所写,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批判的声音。但正是这些批判的声音使我思考,给予我新的动力。让我们先来谈谈其中一些反馈,在这些反馈中,敏感被看作一种以更精细的方式处理自己所感所知的能力。 “我会由‘敏感’一词联想到非常精密的天线,有了它,人们可以感知到旁人无法感知的事。”“它是细腻的感觉。”“它也是奇妙又强大的天赋,可以让很多事情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无论是在人际交往、工作社交还是健康方面……我相信敏感的人可以使人们意识到本质的、重要的、有益的事物。”“我们越是敏感,就越会注意到本会被忽略的事物,产生的反应也会越强烈。”“要比别人感受得更多、更强烈。看到别人看不见的东西。”“细心、周到、怀有兴趣、充满好奇、为他人着想。”“敏锐、脆弱、内心深处、渴望、充实、感伤、自我压抑、治愈、我的一部分、希望、爱、情感。” 以下内容摘录自一些批判性的,或至少不完全积极的反馈: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