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时代:甲午之路

樱雪丸
图片 第一章长崎事件 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 让李鸿章后来引以为豪的,并非是曾拜在曾国藩曾文正公的门下,亦非组建了打遍长毛罕逢敌的淮军,而是创立了一支舰队,一支真正的近代化舰队——从军舰上的电灯泡到士兵穿在脚上的一双鞋子都无不透露着近代化气息的舰队。 那就是享誉全球的北洋水师——据好事者云,该舰队在当时世界上的排名虽说不知是第六还是第八,但在亚洲,却是铁板钉钉的龙头老大。虽然当时的亚洲基本上没几个像样的国家。而能够入他李鸿章李大人法眼的,更是只有东面的那个邻居——日本。 要说起这位邻居,那可是话长了去了,简单而言,若论关系,大家其实还算是同文同种的亲戚,可关键是哥们儿似乎不怎么爱干那血浓于水的事儿。两家相交两千余年,虽然好过也亲过,但同样吵过也打过。尽管双方都知道两虎相争的道理也确实两败俱伤过,可真到了该出手的时候,照样是不计后果挥舞着小板凳大板砖地就往对方头上招呼。 当然,招呼之前总也得吆喝两声,民间俗称叫板,这样显得厚道些。 明治十九年(1886年)八月一日,李鸿章的吆喝来了。 这天,还没完全成形,尚未被冠以“北洋水师”四字称号的清朝海军派出定远、镇远、济远以及威远四艘军舰组成了一支舰队造访了日本的长崎。 老话说无事不登三宝殿,更何况谁家也没有用不完的能源,四艘军舰之所以不远千里跑长崎来,主要有两个目的: 其一,前面说了,是来吆喝的,吆喝的原因在于朝鲜。 当时朝鲜的局势非常紧张,至于具体怎么个紧张法我们放在后面说,总之作为朝鲜的宗主国,大清王朝认为自己很有必要来亲自警告一下正在把手越伸越长的日本。 其二,是来长崎修船的。 这事儿说起来就比较没面子了。当时的大清王朝虽然是拼了命地找各国去买军舰,但却没有怎么修建造船厂,倒不是说没有,它也有过,早在同治五年(1866年),大清就有了由左宗棠创办的福建船政局,也确实能造船,只不过后来在光绪十年(1884年)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