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杜莎的怪脸”及其扬弃

黄建都
导 论 本书之所以将恩格斯1842—1845年文献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是基于这样的考虑:这段文献是一个有机的逻辑整体。追求“真正的自由和真正的平等”(恩格斯语)是其主题,展现私有制和竞争所带来的弊病(恩格斯称之为“美杜莎的怪脸”)及扬弃之路(恩格斯称之为“寻求斯芬克斯谜语的谜底”)是其中心线索,英国社会的经济关系、政治关系和社会关系则是这段文献共同考察的对象。 一、选题意义 第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深化的一种趋势。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在以黄楠森、庄福龄为代表的老一辈学者完成筚路蓝缕的通史性建构之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处于某种程度的“停滞”状态,基于马克思恩格斯文献进行的专题性研究仍然非常薄弱。审视过往,关于马克思恩格斯哲学的研究基本还停留于宏观叙述式的研究。我们并不否认这种研究的意义,但它的问题也正如学者指出的,“既看不到哲学演变的曲折历程并体会到思想背后思想家复杂的心理嬗变,也把握不准这种变化的本质与真实的逻辑线索;更进一步说,在这种研究中既然看不到研究者史识方面的高明之处和视角开拓中的匠心独运,从而使哲学史的研究缺乏现实针对性,也就不可能期望通过某一部分、某一专题的研究触类旁通而达到理论上的重大建树”。正是基于这种研究状况,我们认为应当把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从对通史的研究推进到对专题史、文本个案的研究。从思想史发展的内在要求来看,在宏观性的框架被勾勒出来以后,研究者就应该从精细处进行进一步的梳理和辨析。通过进行这种转化,我们才能真正提升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的学术水准。本书作为专题史、文本个案研究,力图通过对恩格斯1842—1845年文献进行全面和细致的梳理,以逻辑化的方式再现恩格斯思想发展的进程,以期推进恩格斯文献与思想研究。 第二,有助于回应西方学者对恩格斯所做的责难。现代西方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两大思潮的代表人物都在不同程度上批评恩格斯哲学是“见物不见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