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与生命

[西] 索尼娅·孔特拉
给阿图罗和伊莎多拉 前言及致谢 21世纪以来,科学的逐步融合,特别是物理学、纳米技术、生物和医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构成了我自己科学生涯的图景,横跨不同的大陆,也跨越了不同的科学与文化。2007年,我的学习与工作的旅程指引着我从物理走向纳米技术,再到生物学,最后又重回物理学,在我游学过西班牙、中国、捷克、日本、丹麦和英国之后,我成为医用纳米科学研究中心的联席主任,从事牛津大学牛津马丁学院的一个科研项目。这所学院由詹姆斯·马丁与莉莉安·马丁捐助设立,旨在成为一个交汇中心,让所有相关的学术科研都可以在这里汇集起来,以调查并讨论21世纪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牛津马丁学院建立了与公众沟通的机制,在此鼓舞之下,我开始进行一些有关纳米技术以及医学与生物之未来的讲座,这些都深深地源于我用物理学家的眼光看待世界。尽管科学融合的步伐在加快,对于学科融合如何重塑我们的工作方式以及对自然界进行思考的方式这些问题,科学界的反应却较为迟缓,因此我的讲座也是在试图满足自己作为科学实践者的需要。在公开场合对着学术界或非学术背景的观众谈论这些话题,已经成为我学术生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让我能够反思更多我自己科研的内涵、历史与背景。如今我在世界各国,对着不同的观众开展我的讲座,这让我得以与很多群体交流,也能够认识到公众对这些融合技术抱有极大的兴趣。这些技术定义了我们的现在,而且很有可能塑造我们的未来。 所以,当我的编辑英格里德·格内里奇找到我写这本书的时候,我便爽快地答应了,尽管我有沉重的学术科研任务,还有两个嗷嗷待哺的孩子。无论是哪种教育背景的人,似乎都对我讲的科学故事兴趣盎然。我们正生活在一个让人激奋的时代:我们对周遭乃至身体内物理与生物事实的认识,正在以指数级的速度被打破。科学的融合正带来一场变革,不只是在技术领域,也涉及我们与物质世界在生理、文化和哲学层面的联系。在这个时刻,我们思索并探讨着快速变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