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价值链分工、增加值贸易与产品竞争力研究

幸炜
前言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价值链分工(亦称垂直专业化分工)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显著特征,为了发挥不同国家的比较优势,产品的生产环节被分散到多个国家进行。在全球分工体系下,发达国家可以利用其他国家劳动力成本和自然资源禀赋的优势,增强其产品竞争力;而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全球分工融入全球价值链,并且获得外国投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知识,有助于促进本国经济发展。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程度在不断加深,中间产品进口量连年攀升。与此同时,中国的出口也经历了长期快速增长,中国2009年成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在2013年成为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中国与部分国家的贸易中出现巨额顺差,也为此受到巨大压力。事实上,中国出口的产品表面上数额巨大,其实包含有越来越多的其他国家的价值成分,片面指责中国巨额贸易顺差是不公平的。 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下,一国出口产品中包含他国价值的情况越来越普遍。要想准确地评价一国在全球贸易中获得的实际利益,传统的统计方法已不能满足要求。目前受到广泛关注的增加值贸易统计可以为分析出口产品内包含的多国价值提供帮助,也有助于更准确地评估产品的竞争力。 本书将理论与实证研究相结合,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法与计量分析方法,通过跨国跨行业横向比较及动态分析,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 第一,基于投入产出法和WIOD数据库,研究了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或垂直专业化分工)的发展变化情况,涵盖制造业和非制造业。目前大多数相关研究比较关注制造业,较少关注非制造业;而且大多数研究将中国与发达国家作对比,较少将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作对比。因此,本书将研究范围扩展涵盖非制造业和发展中国家。研究表明:在大多数年份,中国各行业的垂直专业化程度是上升的,总的来看,制造业的垂直专业化率高于非制造业,而且技术含量越高的行业垂直专业化率也越高。有的非制造行业垂直专业化率甚至高于某些制造业,例如,航空运输业垂直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