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彩虹

[英] 理查德·道金斯
献给拉拉·沃德 自序 出版我第一本书《自私的基因》的外国出版商坦承,他读了我的这本书之后,三个晚上没有睡着觉,从书中感受到的冷酷、凄凉让他心烦意乱。还有一些人问我——早晨怎么还能撑着起床?遥远国度的一位教师写信责备我说,他的一名学生读了这本书后,含着眼泪对他说,这本书令她相信生命空虚、了无意义;他只好劝这名学生不把这本书展示给别的朋友,害怕他们受到同样的虚无主义悲观思想的影响。类似地,人们经常指责科学内容贫乏荒凉,传播无聊无趣的信息,而科学家们也容易夸大其词地表达这一观点。我的同事彼得·阿特金斯(Peter Atkins)在其著作《热力学第二定律》(The Second Law, 1984年)中,就表达了这类思想: 我们是混沌的产物,而变化的最深层结构就是衰败。归根结底,只有腐败和不可遏制的混沌浪潮。目的已一去不返,唯一留下来的只有方向。当我们不动感情地凝视宇宙的深处,就必须接受这样一种荒凉的图景。 但是,这样合理、正当地肃清甜蜜虚假的目的,高尚而坚强地揭穿对宇宙的多愁善感,一定不要混淆于“丧失个人希望”。宇宙的终极命运,想必的确没有什么目的,但是,真的有人将“人生的希望”绑定着“宇宙的终极命运”吗?当然不会,除非我们疯了。主宰我们生活的,是各种更贴近的、更温暖的以及更富人性的追求和感受。谴责科学剥夺了生活中最温馨、最宝贵的东西,实在是犯了不可思议的大错;这完全违背我本人以及大多数辛苦工作的科学家的切身感受,我们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但是,在本书中,我将尝试一种更加正面的回应——我要呼吁人们理解科学的奇妙,因为想到这些抱怨者和摇头客所错失的精彩,实在令人不胜感伤。已故的卡尔·萨根(Carl Sagan)曾如此出色地做到这一点,却怀才不遇,不被世人所理解。科学,令人感受到的惊人奇妙,是人类心灵能够胜任驾驭的最高体验之一。这种精致的美学激情,可以和音乐、诗歌传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