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欧洲史(卷四)

[美] 托尼·朱特
卷四 旧欧洲 新欧洲 1989-2005 图片 第1章 四分五裂的大陆 我不需要亲自阻止这件事,苏联人会替我做到的。他们不会让愈加强大的德国站在自己对立的阵营里。 ——弗朗索瓦·密特朗,1989年11月28日 事情起初之时,我们并不清楚面临的问题之难度。 ——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1990年 我们的国家一直饱受诘难。施行马克思主义实验的任务落在我们头上。最后证明,马克思主义无立足之地——这一理论使我们偏离了成为世界文明国家的道路。 ——鲍里斯·叶利钦,1991年 捷克这个国家的存在是偶然的,正是这一偶然构成了矛盾的主要方面。 ——米兰·昆德拉 东欧摆脱了共产主义的束缚之后,又经历了一次更加激烈的变革。20世纪90年代,已建立的4个社会主义国家从大陆的版图中消失了,14个国家由此诞生或复辟。这包括(前)苏联西部的6个共和国: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白俄罗斯、乌克兰和摩尔多瓦,以及俄罗斯,分别成为独立的国家。捷克斯洛伐克分裂成了斯洛伐克和捷克两个国家。南斯拉夫也分裂成了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黑、塞黑和马其顿几个独立的国家。 这种分裂与统一,深受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签订的《凡尔赛条约》的影响,并且更具悲剧性。经过了漫长的过渡期,在凡尔赛签约之后,民族国家的诞生达到了顶峰,而其根源却在19世纪中叶或更早时期。这个顶峰时刻的到来丝毫没有任何的惊心动魄,但类似现象发生在20世纪末期却是人们始料未及的。这当然是指在20世纪90年代解体的3个国家: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和1917年成立的苏联。 然而,这一地区的几个多民族联邦能维持到最后也绝非偶然。20世纪90年代欧洲的分裂是从最后四个欧洲内陆帝国之一的苏联解体开始的。实际上,这个国家的解体是继奥斯曼土耳其、哈布斯堡奥地利和威廉二世时期的德国之后的一系列帝国分裂后又一迟来的尾声。帝国分裂的逻辑本身并不会引发东欧国家的重组,就像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