劫掠丝绸之路

[英] 彼得·霍普柯克
图片 图片 自序 “中国人怨声载道而且外国人没法否认的是,一车车来自中国新疆的庙宇、墓穴和废墟的稀世之宝被外国博物馆抢走。中国则永远失去了这些奇珍异宝。”埃里克·台克满爵士(Eric Teichman)在《新疆旅行记》(Journey to Turkistan)中如是写道。1935年他受英国政府派遣赴新疆考察。此书正是对英国外交使团沿古丝绸之路游历的记述。他补充道:“当读到书中关于外国旅行者描述他们怎样在中亚抢走整个藏经阁的古代写本、壁画和早期佛教文化的古物的时候,中国人就怒火中烧。” 我的这本书旨在讲述四分之一个世纪中,外国人长驱直入,在中亚这偏远的一隅进行长期的考古掠夺。重点是以下六个人——来自瑞典的斯文·赫定(Sven Hedin)、英国的奥里尔·斯坦因爵士(Sir Aurel Stein)、德国的阿尔伯特·冯·勒柯克(Albert von Le Coq)、法国的保罗·伯希和(Paul Pelliot)、美国的兰登·华尔纳(Langdon Warner)和稍微有点神秘的来自日本的大谷光瑞伯爵(Count Otani Kozui)。 其间他们简直是成吨地从丝绸之路失落的城市中拿走壁画、写本、雕塑和其他宝藏,直到后来中国人才开始制止。如今,令中国人愤愤不平又懊悔,也让学者们激愤的是,这些伟大的中亚收藏品散落于13个国家的博物馆和机构。一些地方自始至终态度怠慢或资金短缺,导致藏品早已破损碎裂,许多还不翼而飞或受到摧毁。倘若要饱览尚存的每一个物件,那必须盘算一趟旅行,去往印度、日本、俄罗斯、美国、韩国、瑞典、芬兰、德国、英国、法国和中国,参观超过30家机构。 那些抢走所有这些东西的人不曾对自己所作所为的正当性存有半点疑虑。派他们去干这些事的政府或机构(包括大英博物馆)也从没有受到良心的谴责。当时那些人因为发现那些引人注目的东西,以及对中亚和中国学术研究无可争议的贡献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