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摇恩仇录
马教授
图片: 后摇滚乐队属性分布示意图
引言:后摇,爱它或者恨它,没人能对它保持中立
后摇,爱它或者恨它,没人能对它保持中立。就人们的态度来看,后摇大概是近二十多年以来最富争议的音乐之一。有人一听到“后摇”二字就狂喜、颤栗几乎要立地成佛,而嗤之以鼻视若尘土乃至于厌恶到愤怒的人也完全不在少数,更有些人口中的“后摇”似乎和你心中立刻想到的Explosions In the Sky、Mono、Mogwai相差十万八千里... 最神奇的是,几乎所有被媒体和听众冠以“后摇”头衔的乐队都曾公开表示过对这个标签的反对,甚至质疑“后摇”这个词意义何在。
那么,“后摇”这个词究竟意义何在?又或者说,它到底有几层的意义?纯器乐,大音景,噪音墙,层层堆叠器乐,最后爆发于一个高潮——难道这就是“后摇”的全部吗?又是谁指定了这种音乐风格就是摇滚的接班人? 而这种音乐风格又是如何发展而来,最初的面貌又是如何?
历史充满了各种文字游戏,“后摇”也不例外。这个名字是由乐评人而非乐手创造出来,随后在各种媒体和乐迷的运用下获得了属于自己的生命。这个词身上的意义和漏洞都已变得越来越复杂,是时候把这个词拿出来讨论一下,澄清一下了!回首后摇发展的历史,你会很清楚地发现一个意义上的断层,让我们把这个分水岭的两侧分别称为“后摇1.0”和“后摇2.0”吧!
啊,你别先急着叹气撇嘴:的确,这可能不过是另一个文字游戏而已。但无论是黑是粉,请先接受一个命题:后摇,没有那么简单。 1、始作俑者Simon Reynolds 眼中的后摇
图片: 后摇滚概念创始人Simon Reynolds
1994年,当英国音乐评论人兼音乐史学家Simon Reynolds发明“后摇(post rock)”这个词的时候,他对当时的音乐环境的热情简直溢于言表:他坚信,一个辉煌的音乐时代正在拉开序幕。被他热情宽容地纳入自己后摇范畴的乐队的风格可谓千差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