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人写的中国文学史

[德] 施寒微
插图 图片: 〔商〕甲骨,长11公分,约公元前6—前11世纪 图片: 汉简墨迹拾遗 图片: 阮元重抚天一阁北宋石鼓文本 图片: 〔唐〕吴道子 先师孔子行教像 图片: 敦煌壁画·菩萨 图片: 〔北宋〕仲殊 西江月词 图片: 顾恺之《洛神赋图》南宋摹本(局部) 图片: 〔南宋〕梁楷 李白行吟图 图片: 〔元〕吴睿 隶书《道德经》局部 图片: 明代山海百灵图(局部) 图片: 〔元〕王蒙 溪山高逸图 图片: 〔元〕倪瓒 秋亭嘉树图(局部) 图片: 〔明〕沈周 三梓图 图片: 〔明〕文徵明 湘君湘夫人图 图片: 〔清〕焦秉贞 历代推背图册 图片 图片: 〔清〕李渔 杂画卷画册 图片: 〔清〕喻兰 红楼梦人物册页 中文版前言 施寒微 这部《中国文学史》是对中国语言及文字传统进行研究的成果。中华文明拥有全人类最为丰富的文字遗产,从中折射出各种跌宕起伏的命运与经历,特别是人们在思考世界以及人在天地间位置的过程中所体现出的聪明和智慧。想要理解中国的历史与文化,我们就必须了解中国的文学。从广义上讲,这个文学既包括诗歌和小说,也包括哲学,以及多种多样的知识记录和付诸语言的对世界的理解。当然,中国文化的特点并不仅仅体现在书面记录的知识中,还包括了音乐传统、风俗习惯等其他元素。但是,语言和文字对中国不同年代、不同群体的人来说,都在其学习与塑造过程中起着核心作用,并且直到今天依然如此。 我之所以会写这部《中国文学史》,是想要更好地了解那些擅长读写的中国精英们的精神世界。当然,我也清楚自己在写作的时候,是循着前人在经典化过程中开拓的道路前行,这其中也包括我的老师们。现代意义上的文学史是从18世纪才出现的,中国20世纪的文学史撰写者们依照的也是国际上通行的方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部《中国文学史》可以看作是形成于近代的国别文学史范畴下的当代研究成果。 文学史中也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