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通识课:人为何需要仪式
[加] 巴里·斯蒂芬森
致谢
有很多个人和机构为我提供了种种思考、谈论和书写仪式的机会。首先我要感谢的是罗纳德·格里梅斯(Ronald Grimes),他对仪式研究领域的全情投入和贡献都是无与伦比的。汤姆·德赖弗(Tom Driver)、乌特·许斯肯(Ute Hüsken)和迈克尔·豪斯曼(Michael Houseman)都是良师益友。当我还在仪式研究的世界中寻找研究切入点的时候,海德堡大学“仪式动态”项目的负责人阿克塞尔·迈克尔斯(Axel Michaels)多次盛情邀请我参加研讨活动。我也要感谢牛津大学出版社,南希·托夫(Nancy Toff)及其编辑团队对本书进行了完善且必需的编辑工作,多年来,牛津大学出版社始终积极支持仪式研究领域的学术进展。 引言
仪式,像语言、工具使用、象征和音乐一样,是构成我们所谓的“人文”的要素之一。人类的文化记录揭示,仪式持久而广泛地存在着。考古证据表明,早在人类文明诞生之初,仪式就已经存在。生物学证据则证明,仪式化(ritualization)是动物行为的一项基本特征,其影响了进化的过程。因此,思考仪式,也是在反思人类的本质、社会和文化。
我们无法避开仪式。对特定人群、社会、团体而言,某些仪式可能更为重要或没那么重要。一名虔诚的天主教徒每天都要做弥撒,霍皮人每年都会郑重地花费大量时间、金钱和精力在仪式活动上。可是,即使我们自认为不热衷于仪式,也不觉得我们的社会以仪式为基础,但我们的一生总是要与仪式打交道,这就如同日升日落般不可避免。婚礼、葬礼、生日、入学典礼、毕业典礼、节庆、游行、礼拜,以及礼物交换——仪式在我们的社会和个人的生活世界中到处可见。仪式塑造了我们,在人生道路上,我们各自体验着种种仪式和典礼,有令人振奋或无聊的,有的是剥削或赋权,有的富有创造性或垂死挣扎。思考仪式,就是在探索它在我们生命和社会中的地位、力量和潜能。
对于在现代和后现代西方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