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圣经
[荷] 斯奥道勒斯·克拉迪斯 等
如何使用本书
本书内容主要包括花卉和花卉图谱的简短说明,即各花卉的中文及拉丁文学名、俗名、科属、原产地;花卉的特征和特性描述。但其中某些花卉的俗名未做介绍,这主要因为该花卉较少见或者其学名已经为人熟知;缺少原产地资讯的花卉则主要因为它们多为一些园艺培育品种。下面则选一典型页面以说明各条目是如何组织的。
图片
本书色彩样板
本书在介绍花卉时,其色彩的描述依据了自然状态中的颜色和图谱绘制者的原著。其印刷后可能出现的色彩偏差可参见右图所示色彩样板进行校订。
图片
图片: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花园”。 伊甸园证据
16世纪,西方地理大发现时期,德国南部艾希施泰特市贵族出身的约翰纳·康拉德·冯·杰明根主教制定了一个宏伟计划:搜集地球两极间所有知名植物建造一个大花园,再现上帝的奇迹——伊甸园。
这个充满激情的计划体现为当时最庞大的工程:一条小河环绕的山上,八个花圃组成皇冠形状的花园,花圃里栽满珍稀花卉。花园完工后,成为阿尔卑。
图片: 冯·杰明根主教宅邸的示意草图,主教花园就位于这座城堡内。这座城堡位于德国南部艾希施泰特市的山坡上,阿尔特米尔河环绕着它。如今仍有世界各地的游人在它荒废的遗址上寻访昔日“人间伊甸园”的盛况。
斯山北部第一大植物园。这座充满象征意义的花园,表达了人类永恒不变的伊甸园梦想,还将对花卉的赞词吟唱到了蔚蓝的高空。从那时起,人们便相信世界上的花儿是伊甸园存在的证据。
德国主教能够通过阿姆斯特丹及安特卫普的商人找寻新奇的郁金香、壮丽贝母、胡椒、苋菜以及“秘鲁奇迹”等来自世界各地的品种,并最终梦想成真,受益于西方地理大发现的丰硕成果。
1409年,湮没千年的托勒密《地理学指南》被译为拉丁文,“大地球形说”被广泛传播,成为15—17世纪西方地理大发现运动的理论依据。开始是众多胆大妄为的冒险者,从遥远东方归来,摇身变为腰缠万贯的上等人。接着是科学家、宗教家、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