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的人生智慧

计正山
作者自序 《史记》不仅是史学的经典、文学的摇篮,也是一座思想智慧的宝库。为此,我几年前就开始妄想:如何编写一本书,实现以下几个愿望: 1.让《史记》从书斋里走出来,走进寻常百姓的精神和文化生活。 2.把我解读《史记》的心得神会,演绎为一个个白话故事。 3.用故事鼓励人有进取的精神,读后使人产生追求美好生活的智慧和力量。 当然,本书中有的故事,你也可能曾经听说过,但我所讲述的版本仍然会使你耳目一新——原因很简单:一旦你读史的思维和视角有了转变和创新,你自然就会有新的发现:深奥的《史记》,原来可以进行如此平易的解读。 如果你读完拙作能有这样的感触,这便是我创作本书的初衷和追求。 2015年已近盛夏的时候,我终于把自己解读《史记》的新发现、新感悟,写成了系列白话故事。 然而,我写作本书还有一个捎带任务,就是希望能够破解《史记》研究领域一直困扰大家的两大疑点: 1.《史记》在记人记事中,为什么会出现一些自相矛盾的地方? 2.《史记》作为正史而非野史,司马迁为什么要大量采用民间传闻甚至有很多逸闻趣事? 我相信自己经过研究,在某种程度上触及了司马迁的写作初衷。为此,我在讲述那些充满智慧而又鲜为人知的故事之前,先简要阐述本人对《史记》研究领域这两个疑谜的解读。而为了保持本书结构形式的一体性,我把这两个新观点作为本书的领衔章节: 司马迁为什么自相矛盾?修官史何必要民间传闻? 一、司马迁为什么自相矛盾 司马迁为什么自相矛盾?这个问题的最初提出者,是《汉书》的作者班固。他在《汉书·司马迁传》中说:司马迁“采经摭传,分散百家之事,甚多疏略,或有抵牾”。 自班固有此“挑刺”之后,历朝历代都有学者对《史记》中的“疏忽、抵牾”提出疑惑,甚至有些学者为了一探究竟,竟然耗费一生精力。其中颇有影响的几位大家:魏晋时期的徐广,著有《史记音义》;六朝裴骃,著有《史记集解》;唐代张守节,著有《史记正义》;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