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说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编著
序听读者说 沈伟东 龙子仲先生谈到编辑的境界,大凡有三层: 有工的、有匠的、有王的。所谓工者,是将自己的编辑工作只浮于字词的层面,解决的是错别字与病句之类的问题。所谓匠者,好了一点儿,是在解决字面问题之外并对知识上的纰缪有所辩正,或者更进一步,给予知识上的充实。所谓王者,则是在解决字面与知识问题之外,更深入一层,对书稿的观点、结构、风格等提供更高明的主张。王者之境,是编辑的最高境界。 而出版事业的境界,我以为大约也有这样三层: 有工的、有匠的、有王的。所谓工者,能按照基本的出版规范出版图书。这样的出版机构谈不上对读者的引导,其出版人多为出版商,出版经营容易为眼前的利益而迎合跟风。所谓匠者,能够中规中矩之外,注重选题的创意,能够在某些领域出版一些好书,形成良好的出版品牌。所谓王者,则通过出版传承文明、传播理想,能够引领学术研究的风气,引导社会大众的阅读风尚,其形成的文化品牌成为一个时代特定文化领域的风向标。在同一个出版机构里,编辑的三种境界往往并存,出版事业的三种境界也多是从下而上逐步上升的。 有什么样的编辑,就有什么样的出版社;有什么样的出版社,就会有什么样的读者。而读者,是出版社最核心的出版资源之一。我们出版社在成立二十周年时,出版了一本书:《思考出版:人心即市场的彼岸》。“人心”即是读者之心。读者的书评,是读者的心声。开启民智、传承文明是我们向往的出版事业的第三种境界,在通往这一出版境界的道路上,有千万读者与我们同行。可以说,读者的选择与阅读是我们完成出版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读者的选择、阅读与评议,也是我们完善出版工作、启发出版创意的重要依据。“听读者说”,倾听读者的声音。读者是我们传播文化的合伙人。 我们出版人在行进道路上并不孤独。 2005年的10月,我在出差旅途的火车上,遇上一群旅客在激烈地讨论一本书。乘火车时讨论一本书,是件有点儿奇怪的事情,而且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