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晋风云(四)
茅庐小生
父仇
东晋咸和六年(公元331年),江东某地的一处普通民居,里面正在举办一场丧事。死者是这户人家的父亲,他有三个成年的儿子,全家人都在灵堂上守丧。前来吊丧的宾客虽然不多,但也络绎不绝,灵堂上哭声不绝,哀乐低鸣。
这时,门外来了一位身穿丧服的少年,与其他满脸哀伤的吊丧宾客不同,他的脸上带着愤怒与仇恨。在进门凭吊之前,他偷偷地把一把短剑藏在了衣服里,然后换做一脸悲伤的表情,走进了灵堂。
在灵位的两旁,跪着死者的三个儿子,他们哭声哀切,但还是一齐把目光聚集在这位新来凭吊的客人。在他们的眼中,这位少年的相貌似曾相识,但又记不起来是谁,至于他和死去的父亲有什么样的关系,就更加不清楚了。
在死者儿子们的注视下,少年不慌不乱,依礼进行了祭拜。他的礼节与动作都相当规范,而且言语悲伤,看起来是在认真凭吊逝者,这让死者的儿子们都放松了戒备。
祭拜完毕,少年起身走到了死者的长子身边,似乎要说一些安慰的话。长子见少年走来,正准备应答几句,但他还没来得及开口,就感到自己的肚子上一阵刺痛。他低头一看,少年不知何时将一把短剑刺了他的肚子上,鲜血正从伤口喷涌而出。
死者的长子仔细看了看那少年此时愤怒的脸庞,终于想起,原来面前的这个人,就是父亲的仇家!
“是桓温!”
死者的家人们此时也明白了过来,女眷们纷纷大叫着逃走,死者另外两个儿子连忙抽出事先藏在手杖里的刀子,冲上前去要和少年拼命。
少年为了复仇已经苦练了三年的武艺,面对死者两名儿子的持刀攻击毫不惧怕,他左躲右闪,利用对方攻击的破绽反击。一阵搏斗后,少年成功击败了这两个敌人,将死者的三个儿子全部杀死,然后捣毁了死者的灵堂和棺椁后离开了。
事后,当地的官府得知少年此举是为了报杀父之仇,就没有追究他的刑责。而士民们也普遍为少年的孝行和义举表示称赞。
少年的名字,叫做桓温。这一年,他刚刚十八岁。
桓温,字元子,谯国龙亢(今安徽怀远县龙亢镇)人。他的家族是龙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