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义之心
[美] 乔纳森·海特(Jonathan Haidt)
推荐序正义之心与善良之心
彭凯平 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主任
乔纳森是我的朋友,我跟他认识已经很长时间了,我们还在读研究生院的时候就有过接触。我当时是在密歇根大学心理学系,他在宾州大学心理学系。那时乔纳森和我一样,都对文化心理学感兴趣,立志于研究文化差异。乔纳森的研究领域是道德认识的文化心理差异,师从人类学家理查德·施韦德做博士后。在这个研究过程中,他发现,尽管在不同文化中的道德意识有很大差异,但更多的却是相通与共融之处,这让他慢慢地走上道德心理学的研究之路。
乔纳森是一位优秀的学者,他的兴趣非常广泛,但是他有一个永恒的内心,这个永恒的内心,就是对人性、人情、人欲一种深刻的慈爱,这就是一个优秀的心理学家所具有的核心的本质,也就是我们中国人所说的菩萨心肠。
人类的心理不可否认有其动物成分,但在长达6 000万年的进化以后,我们已经变成了一个崇高的、伟大的生灵,而这个生灵就是海特提出“正义之心”的一个科学根据。但是,人类在过去200年对这种崇高的灵性发生了怀疑。第一个原因是个人主义的影响。文艺复兴提倡个人主义,但这种个人主义在之后至今的发展中却走到了另一个极端,即特别强调“我”、我们自己的利益。而当下社会中的竞争之心、残酷之心、贪婪之心,都跟个人主义有很大的关系。第二个原因是人类社会中的工业化。工业化让大家走出自己熟悉的家园,迁移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从而发展出了工业社会中的大城市。然而在这些大城市中,人的道德自律性明显滑坡,相较于在自己熟悉的环境里,有父母、亲戚、邻居,有所有熟悉的人监督你、照顾你、指导你,但在城市里没有,全靠一个人内心的坚强。而这种内心的坚强,我们还做得不够,所以我们中国人是到了该谈心、知心,谈灵性的时候。因此,《正义之心》的出版正处在一个非常好的历史时期,对当下的中国社会有特别的指导意义。
不经思索就能感知的道德:乔纳森的贡献
乔纳森·海特在道德心理学中有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