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膜·2017年7月上(No.093)

虹膜出版
编辑团队 magasa:影评人,为多家媒体撰稿,曾担任戛纳国际电影节「影评人周」评委、华语电影传媒大奖评委。 LOOK:自由影评人。 本期作者 狄飞惊:自由写作者,普通影迷,截至本文为止,最喜欢的导演是侯孝贤和洪常秀。 郑舟:影迷,日本商业动画爱好者。 Multivac:多年致力于翻译、介绍欧美漫画,希望让国内有更多人能了解这个庞大的世界。 talich:电子工程博士,从事癌症研究工作,并撰写关于电影文化、美国政治和历史的文字,先后出版《talich侃美国》(字节社电子书)、《天堂在上,美国在这儿》。 洪常秀的三板斧 狄飞惊 《生活的发现》(又名《转世之门》)摄于2002年,是洪常秀的第四部长片。在此之前,权威电影周刊《CINE21》将「三人三色的作家主义导演洪常秀、李沧东、李光模崭露头角」列入90年代韩国十大电影事件之一,可视为韩国电影界对这个「作家电影第一人」寄予的厚望。本片推出后,甚至有评论称「他孤傲的独特形式提升了韩国电影的价值」。那个时候,洪常秀才刚刚在亚洲崭露头角,还没在国际A级电影节上斩获最高奖,其标志性镜头语言——推拉式变焦也尚未在影片中出现,到底是什么能让韩国电影圈有底气喊出那种狂言呢?本文拟从叙事策略角度对洪常秀作品里的典型三要素进行分析,以此佐证应和韩国评论界早前的那份卓识远见。 对比结构 洪常秀的电影多半都是致力于两性关系的展现,且围绕男欢女爱这个母题,总能有推陈出新之举。究其原因,显然和镜头语言关系并不大,因为限于制作成本和风格使然,他的镜头总是显得简单随意并无太多讲究之处,DV式粗糙业余甚至至今仍被圈内技术派所诟病,与之相对应的,他的叙事结构却总能花样迭出,机巧暗藏。或者说,其一再反复的内容早已是太阳底下的旧事,真正让它焕发新意的,是别致奇巧的叙事方式。在这些繁复多变的结构技巧里,最常运用的就是对比。 其基本设置为:将文本按时间、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