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高效阅读

[美] 彼得·孔普(Peter Kump)
推荐序 感谢这个时代,阅读越来越被重视。前几年还有人撇撇嘴大谈“读书无用论”,这几年,不论是身边还是在互联网上,秉持“读书无用论”的朋友越来越少了。 即使是阅读量不那么大的朋友,也都在说自己要多读点书,然后不好意思地笑一笑,从自己身上找个原因。 “可是我脑子不够”“可是我没有耐性”“可是我静不下心”,最多的理由是“可是我没有时间”。 他们的时间用在哪里呢? 在工作,在挣钱,在上课,在考试,在养娃,在生活。 读书?没有时间。 在终于摆脱了“读书无用论”之后,似乎我们又走向另一个极端。我们会认为读书太高了,太远了。是诗,是远方,是终极救赎,是我们已经把俗事料理完后,焚香沐浴才有资格开始的仪式。 我其实今年才知道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在我看来,这完全不是阅读的光荣,反而证明阅读在今天的处境略显尴尬。 之所以为某个特定的行为来定一个纪念日,往往是因为在我们的生活中,这种行为是缺失的,至少还不够。有“世界粮食日”,恰恰是因为这个世界上还有饥荒的存在。而我们却没有专门要定一个“吃饭日”。百度了一下,发现已经有“世界呼吸日”了,果不其然是中国媒体发起的,毕竟好好呼吸已经渐渐成为奢侈品了。 我们不应该在一天关注阅读,然后在另外364天忽略它。理想的状态应该是像吃饭一样,每天三顿,而不必专门定个日子,大家一起来呼吁吃饭。 虽然一直在说书籍是精神食粮,但其实和真正的物质食粮相比还差很多。而解决的办法其实也很简单,就是真正将书籍看成物质食粮,用吃饭的态度来读书,怎么好好吃饭,就怎么好好读书。拓展开来,大概是以下四点。 第一点是“饮食规律”。 如果每天吃饭的时间不规律,我们很难有一个强健的胃。上一顿暴饮暴食,下一顿直接忽略,怎么看也不是健康的生活习惯。每一位营养学家都会建议我们吃饭要规律。 阅读也是一样,一个成熟的读者应该争取每天抽出固定的时间来读书。用习惯驱动自己,让自己在不经意间变得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