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无旁骛

细补
《聊斋志异》里有这样一个故事:明末,有一兵佩刀甚利,杀辄导款。于是有个人求兵杀他,兵一刀下去,数步之外,这人头落地犹圆转而大赞曰:“好快刀!” 关于这一刀写得真是让人惊叹,那是多快的一刀,以至于我在乱糟糟的拍片现场想,“我要是卖刀,品牌名字就叫好快刀,连品牌故事都有现成的了。”但我不卖刀。可能每个写字的人都由衷希望能获得持刀人所得到的赞叹,而每一个兵士都希望有这样一把武器。 我爱的作家Top3里的毛姆几乎每写一本书在自序里都要写上,这本书的故事和他身边的朋友没有任何关系。但是他每写一本书都要和一些朋友仇人。他写了人家的故事。 作为“最会讲故事的人”,毛姆也不可避免地取材于身边人。这不仅是作家只能写好自己所熟悉的人和故事,更何况现实的故事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戏剧性和巨大的张力。而如今我写的这六篇小说多少也是我身边人的故事。 在把《问后约》和《微时记》放在豆瓣阅读的前后,我大概有四五年没有真正写小说,所涉猎的基本都是人物采访和杂志约稿。当我回头看自己四五年前写的爱情小说,发现了自己和从前的不同——在那些言情调子的小说里我看到了自己从前的天真。比如,我会对一辈子做房奴感到悲哀。而现在过了30岁生日的我开始发现,人生最不幸的并不是一贫如洗,而是应对诡谲无常的无助。 我非常喜欢的宋词鉴赏家叶嘉莹说最好的宋词是富于感发的,而能让人感怀的就是人世间的无常。“谁道闲情抛却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身为宰相的冯正中的小词看似风雅,背后则藏着深切的无奈。而每一个人内心的无奈,我总是想,只有当事人才懂。 所以,我对很多很多人的人生感兴趣。俗世的泥潭里挣扎,每个人都有无法克服的弱点和痛楚,难免会面目模糊。在内心穿孔的世界,他们的幽微快乐希翼失望幻灭是怎样的,又是一步步成为今天的自己?当我听说奶奶的邻居在80岁的高龄自杀又在喝下药之后后悔,对他的人生有了巨大的兴趣。 我试着写少有人写的故事。比如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