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乐:聆听音符背后的美丽心灵

杨照
想象另一种可能 那些音符以外的声音 焦元溥(知名古典乐评人) 作曲家戈尔(Alexander Goehr,1932— ),是二战后英国乐坛举足轻重的代表人物,见证大不列颠半世纪来的音乐文化变迁。当年他到巴黎跟作曲大师梅西安(Oliver Messiaen,1908—1992)进修,不仅技法眼界大开,回到英国更成为领导潮流的前卫派。 不过对戈尔而言,花都学习那一年,让他印象最深的,却是一日音乐分析的课堂报告。 “刚到巴黎时,觉得这里既然是新音乐中心,一切都该前卫,而且要求严谨理论。有次轮到我报告一首莫扎特作品,我仔仔细细把曲子从头到尾整理一遍,乐句、节奏、和声、曲式等等全都完整分析。”当戈尔自信满满,在老师与同学面前讲解时,“没想到当我说:‘在这个小节,乐曲转入下属小调和弦’,教授居然毫不客气地当场说‘错!’” 被当场抓出错误,戈尔自然觉得很没面子。他一边继续报告,一边再把那个和弦看了一次——等等,没错呀!这明明是下属小调和弦呀! 难道是老师看错了?戈尔巧妙地把话转回,又提了一次;可没等他说完,教授居然还是说了“错!” 同一个地方,居然被老师纠正两次,这实在很难看。无论戈尔如何确定,那个和弦就是下属小调,他也没有勇气再提一次。但是,“如果不是下属小调,那个和弦又会是什么呢?”好不容易挨到下课,戈尔马上向老师请教。 “在那个小节啊,”教授淡淡地说,“莫扎特,在音乐中洒下一道阴影。”当戈尔在演讲中说到此处,全场听众都笑了。有学生问他感想如何,他答:“荒谬透顶!我大老远跑到巴黎,居然来学这个!”听他这样说,大家笑得更大声了。“可是,各位,我现在却不觉得荒谬了......”话锋一转,这次,轮到戈尔淡淡地说:“因为当莫扎特写到那个小节,他心里想的绝对不会是什么进入下属小调,而是要在音乐里洒下一道阴影啊!” 我永远不会忘记戈尔这番话——还有比这更好的提醒吗?音乐,究竟该如何书写,如何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