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后花园有个核电站

九间
参考背景乐: A Silver Mount Zion – Sit In The Middle Of Three Galloping Dogs A Silver Mount Zion – Stumble Then Rise On Some Awkward Morning Carsick Cars – 广场 “约莫二十年前,我正当血气方刚的十四五岁青春期时,由于因缘际会了阿尔弗雷德·德布林(Alfred Döblin)的长篇小说《柏林,亚历山大广场》(Berlin Alexanderplatz,1929),而踏上一起任由联想力驰骋、导引的,全然非学术性的,纯属个人自助式的世界文学旅程。” ——法斯宾德(Rainer Werner Fasbinder) 翻开《柏林,亚历山大广场》,扑面而来的是法斯宾德影片特有的气味。相似的镜头切换方法,人物对话的口气,猥琐的癖好,甚至某些场景都那么相似。法斯宾德成年后再看当年的启蒙读物《柏林,亚历山大广场》,感慨看小说就像在看自己过往的岁月一样。看了小说后我方才理解他为何如此喜欢这部小说。德布林是法斯宾德的精神给养者,是包括君特·格拉斯等许多德国艺术家的导师。如果你想擅长运用技巧,能把普通德国人描绘得活灵活现,在俗气中显得大气、深邃,那你就能从德布林这里学到东西。《柏林,亚历山大广场》不仅仅是部德国畅销小说,它兼顾了上世纪上半叶各种流行的写作技巧,保存了当年德国柏林的气息,它是亚历山大广场的见证人。 “柏林依然故我,噼里啪啦,轰轰隆隆,喧嚣嘈杂” “电车,公共汽车,还有卖报纸的,各种声音裹在一起,喧杂极了” ——《柏林,亚历山大广场》 从牢里出来的弗兰茨·毕勃科普夫晃荡在柏林喧杂吵闹的街头。德布林擅长描绘众生相。他在整部小说里不停地通过细节描绘柏林这个城市。在大致阐明所在地之后他会迅速切换到某个路人身上。他在干什么,她又在干什么,然后突然转移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