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话中国艺术史

意公子
中国艺术史 最熟悉的陌生人 在《大话西方艺术史》发售时,有读者问了我一个问题:“意公子,如果西方艺术是一个句句有梗的段子手,那么中国艺术又是什么样的?” 你呢,你有答案吗?我几乎是不假思索,脱口而出:最熟悉的陌生人。 中国艺术好像离我们很远,远到今天我们只能走进一座座博物馆,隔着一层厚厚的玻璃和它相顾无言。我们之间隔着千百年的时空,只有一个小小的展签告诉我们,它是谁,出土于哪里。但它的主人经历过什么,它又是怎么颠沛流离地来到我们面前,我们并不一定知道。 但我们真的就不认识它吗? 我们从小就听的中国神话,传说女娲仿照自己,抟土造人,创造世界。中国人骨子里对土地源远而深厚的感情,最终诞生了土和火的艺术——陶器。我们发现了漂亮的玉石,发现了铜和锡,发现原来山水里可以寄托内心的思绪,发现外面的世界原来那么精彩……这一切都像极了孩子,在跌跌撞撞中始终保持着对世界的好奇与探索,不断发现,不断成长。而最终,远游归来的人又落叶归根,迎来新生。 当这部瑰丽的中国艺术史开始在我面前慢慢具象起来的时候,我想,我知道该怎么和你分享了——中国艺术史,就是一个大写的“人”。 人的一生需要经历满地乱爬的婴儿期,经历最为好奇且好动的儿童期;会在青春期经历第一次成熟,经历第一次失落;会三十而立,四十不惑…… 如果将中国艺术数千年的历法,看作一个整体,那么你会发现,迄今为止中国艺术的发展,与人的一生是如此相似。原始时期,那是中国艺术的“婴儿期”,好奇与恐惧并存;青铜时代的到来,我们开始有了肌肉,能够探索更大的世界,这是中国艺术的“儿童时期”;而秦汉正对应着中国艺术的青春期,有着青春期里的第一次成熟和懵懂…… 这位“最熟悉的陌生人”将撕开我们生活的一角,照见过去,也照亮前路。它终将回答的是: 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要到哪里去? 王小波说:“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 什么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