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茶随笔

周作人
关于《苦茶随笔》 止 庵 《苦茶随笔》一九三五年十月由上海北新书局出版。除小引与后记外,收文四十九篇,其中一九三四年十月以后所作十八篇(《关于林琴南》和《关于读圣书》篇末所注日期有误,应为“二十三年十二月”),一九三五年一到五月三十一篇。“苦茶随笔”原系一九三一年为《东方杂志》所写系列文章的总题目,但只刊载过两次,余稿即毁于上海战火,已发表之《黄蔷薇》和《远野物语》后编入《夜读抄》,而当时所撰《苦茶随笔小引》则收在《苦雨斋序跋文》里。自《苦茶随笔》起,周氏散文创作进入高潮,此书及此后的《苦竹杂记》、《风雨谈》、《瓜豆集》、《秉烛谈》和《秉烛后谈》,主要部分的完成均只用了半年左右时间。 《苦茶随笔》是继《夜读抄》之后的作品,内容与风格上有承袭之处,也有些许变化。但这变化却多半是“回溯性的”。后记有言,“《夜读抄》的读书的文章有二十几篇,在这里才得其三分之一,而讽刺牢骚的杂文却有三十篇以上,”这里所说“杂文”,似乎又不甚同于《夜读抄后记》用法。其间差别大约在于文化与思想成分的此消彼长罢。“关于十九篇”以及《关于命运》以下数篇,虽与《谈虎集》一书及《永日集》中“杂感十六篇”有所不同,却与《看云集》之“专斋随笔”颇为接近,所强调的主要是思想的独立性与自由性。这里颇有些针对他人批评的反批评,为前此所不多见,如《关于苦茶》、《骨董小记》、《关于命运之二》、《霭理斯的时代》等;在周氏著作中,以《苦茶随笔》最能看出当时思想界和文化界分野及对立的迹象了。后来有番话,很能表明他的立场:“凡奉行文艺政策以文学作政治的手段,无论新派旧派,都是一类,则于我为隔教,……不佞不幸为少信的人,对于信教者只是敬而远之,况吃教者耶。”(《苦竹杂记后记》)所谓“新派旧派”,乃是将左右两翼说在一起,周氏自己则坚持一贯的自由主义方向。此前在《夜读抄后记》中说:“这些文章从表面看来或者与十年前的略有不同,但实在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