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口甘口

周作人
关于《苦口甘口》 止 庵 《苦口甘口》一九四四年十一月由上海太平书局出版。《自序》中说:“今年夏天特别酷热,无事可做,取旧稿整理,”即为编集时间。本文共二十一篇,计一九四三年九月至十二月八篇,一九四四年一月至八月十三篇,是继《药堂杂文》之后的作品,风格亦基本延续《药堂杂文》,谈论思想的“正经文章”仍复不少,也有一些怀人读书之作。 从《苦口甘口》起,周氏进入一个“总结时期”。其中最典型也最有分量的是《我的杂学》,作者后来说,“这是一种关于读书的回忆,把我平常所觉得有兴趣以及自以为有点懂得的事物,简单的记录了下来,”(《知堂回想录·拾遗辛》)全面概括了他的知识构成,同时也梳理了思想源流。而有关结论则在《梦想之一》及此后所作《道义之事功化》(作者说亦可名为“梦想之二”)里有更为详尽的阐述,其要点则如作者所说:“中国现今紧要的事有两件,一是伦理之自然化,二是道义之事功化。前者是根据现代人类的知识调整中国固有的思想,后者是实践自己所有的理想适应中国现在的需要,都是必要的事。”(《我的杂学》)以后在《知堂回想录·反动老作家一》中又补充道:“这第一点是反对过去的封建礼教,不合人情物理,甚至对于自然亦多所歪曲,非得纠正不可。……第二点是反对一切的八股化。自从董仲舒说过,‘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后来的人便抗了这牌招牌大唱高调,崇理学而薄世功,变成举世尽是八股的世界。”可以说前者是“疾虚妄”和“爱真实”的总括,后者是人道主义思想的落实,而八股与空谈也是一种虚妄;作者长期而系统的文化批判,以及一生的思考,就完成在这两句话里了。然而如果联系他所说的:“盖据我多年杂览的经验,从书里看出来的结论只是这两句话,好思想写在书本上,一点儿都未实现过,坏事情在人世间全已做了,书本上记着一小部分。”(《灯下读书论》)那么上述两点之被称为“梦想”,也就无足为奇了,说来只是“伟大的捕风”而已。而《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