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以前

周作人
关于《立春以前》 止 庵 一九四五年二月八日周作人日记云:“编阅《立春以前》,只有三四篇未收回,即可编成矣。”三月十四日云:“上午寄《立春以前》稿给太平书局。”一九四五年八月,该书由上海太平书局出版。本文三十三篇,除《关于送灶》(一九四四年一月)和“几篇题跋”中的《风雨后谈序》(一九四四年一月)、《秉烛后谈序》(一九四四年四月)和《谈新诗序》(一九四四年七月)外,均写于一九四四年八月至一九四五年一月,即《苦口甘口》之后。 《立春以前》里“正经文章”多数是关于文学的,自《汉文学的传统》重新涉及这一问题以来,大约谈得最深入的了。尤其是《十堂笔谈》,与从前《谈龙集》范围大致相当,抑或更宽一些,既全面表述自己有关意见,也是如《我的杂学》那样的系统总结。《苦茶庵打油诗》虽是特殊样式,然为“忧生悯乱”而作,也是一种“正经文章”,而且从更深的心理层次反映了“正经文章”的写作动机。集中“闲适文章”,较之《药堂杂文》和《苦口甘口》比例要大得多,乃是继《药堂杂文》和《苦口甘口》中的“杂文”,上承《秉烛后谈》、《药味集》所属那一系统,至于《雨的感想》、《立春以前》这样纯然感兴之作,简直是回溯到《雨天的书》、《泽泻集》的路数了。作为“续草木虫鱼”的《蚯蚓》和《萤火》,仍然是“赏鉴里混有批判”,而又增添一种象征意味,是周氏此类写作中新的因子。总之此前各期散文的面貌在《立春以前》里几乎都有所展现,而又赋予新的也是时代的色彩,因而在周氏的作品中别具一格。 集中有篇《记杜逢辰君的事》,属于周氏散文中怀人一类。此种作品从一九二二年之《送爱罗先珂君》一文起手,以后陆续写有不少,散见于各集子,又以中期所作成就最大。所涉及者或为亲人,或为朋友,与作者都有某种情感联系,而彼此的存在又隔着时空甚至生死的距离。以文体论或当列为抒情散文,然而周氏文章又与习见者截然不同。作者有他特殊的情感表达方式,即如从前所说:“人的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