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格自传:回忆·梦·思考

[瑞士] 荣格
图片: ◎ 荣格1920年绘制的关于世界大战的预知梦。 图片: ◎ 荣格绘制的关于金发少年和圣甲虫的梦。 图片: ◎ 荣格绘制的关于齐格弗里德的梦。 图片: ◎ 荣格绘制的莎乐美和以利亚。 图片: ◎ 荣格笔下的腓利门,图中文字:“先知之父,敬爱的腓利门。” 图片: ◎ 荣格第一幅曼陀罗,1916年所做。 图片: ◎ 荣格的“金色宫殿”曼陀罗。 图片: ◎ 荣格所画曼陀罗,核心的白光是来自太空的闪烁,第一圈象征生命种子,第二圈的四种颜色代表宇宙的基本原则,第三圈和第四圈表达内在和外在的创造力,最外层四个圈表达重新分为光明和黑暗的男性和女性的灵魂。 图片: ◎ 曼陀罗草图① 尺寸19.4cm*14.3cm 图片上方的字是:法涅斯(荣格认为的第一个新出现的神)。 下方的文字是:个体的新陈代谢。 ◎ 曼陀罗草图② 画在草图1背面。 图片: ◎ 荣格梦到和几位瑞士年轻人一起到利物浦,他们在湖心岛看到一棵光彩夺目的玉兰树,树上开满红花,这个曼陀罗就是他根据这个梦的地图所画。 图片: ◎ 荣格绘制的闪闪发光的玉兰树,而他觉得梦中那个瑞士人就是自己,在此之后,他不再画曼陀罗。 自序 我的一生,是潜意识自我实现的故事。潜意识中的一切都想成为卓然之事,连人格也想脱离潜意识状况而发展,觉得自己是个整体。我不能用学术语言来呈现我的成长过程,因为我不能把自己作为学术问题来体味。 根据内心观照,人是什么,从永恒的观点来看,人像什么只能用神话来表达。神话较有个性,比科学更准确地说明生活。科学用一刀切的概念工作,这些概念过于浮泛,无法因应个别生命的主观多样性。 我如今八十有三,就讲讲我这一生的传奇。但是,我只能径下断语,而非“讲故事”。它们是否确有其事,这不成问题。问题只在于,是我的童话,还是我的实话? 自传谋篇布局的难点在于没有标准,没有可做评判的客观依据;不可能做恰如其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