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间谍哈瑞特

[美] 路易斯·菲兹修
序言 认同自己的与众不同 阿甲(作家、翻译家、资深儿童阅读推广人) 半个多世纪前,在出版《小间谍哈瑞特》的那位天才童书编辑厄苏拉看来,这本书堪与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相媲美,但更适合十一岁左右的孩子阅读。这么多年过去了,那位也许不怎么讨人喜欢(至少不是所有人都喜欢)的女孩哈瑞特已成为儿童文学史上的经典形象,还曾被两度改编成颇受欢迎的电影(1996年的《超级大间谍》和2010年的《小小间谍:博客战争》)。这部常读常新的儿童小说到底具有怎样的魅力呢? 图片 初次阅读或只是快速浏览这本书的读者,容易只将关注点聚焦在故事中最具争议性的冲突上:六年级女生哈瑞特的私密笔记被同学们在无意中发现,其中对所有人直白却刻薄的记录触犯了众怒,因而引起了全班同学与她一个人之间的“战争”。作者菲兹修对这一过程的讲述的确非常生动,精准地把握住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心理,校园中看似单纯实则复杂的人际关系得以充分呈现,这样的故事在情感上很能唤起中小学生读者的共鸣。每个人都很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号入座,设身处地想象自己将如何面对如此棘手的问题。当事件陷入僵局,自始至终扮演智者角色的保姆高丽提供了与朋友和平相处的箴言“——有时,一个善意的谎言有益无害”,于是对高丽言听计从的哈瑞特勇敢地做出调整和尝试,再加上孩子们之间特有的宽容和友善,终于令结局皆大欢喜。 图片 如果仅聚焦于此,这部小说很可能被局限地理解为一场在学校里如何妥善处理同学关系的伦理示范,但显然它远不止于此。值得特别留意的是,哈瑞特在整个核心事件中并没有过错,她的笔记是完全私密的,只是无意中被别人公开。对身边的同学她从未有一丝恶意,相反,其中两位(斯波特和珍妮)还是她的密友。那么,为什么她会让自己陷入近乎毁灭的困局呢?原因一目了然,但摊开来你或许还不相信,那就是:哈瑞特渴望成为一名真正的作家,而她实际上已经非常接近了。 你或许会说:“天哪,想当作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