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进3:找到你的潜在生态位

采铜
序言 各位亲爱的读者,现在你翻开的是第三本《精进》。它既是前两本内容的延续,也是全新的篇章。 写作是一个无限的游戏。我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容器,把纷繁的知识、观念、情感和思绪投入其中,煎煮烹熬,我期待最终呈现给你的,是营养美味的佳肴。 每完成一本书的刹那,我都有一种错觉,觉得我所能讲的都已经写尽。可不久后我又发现,仍旧有那么多东西可以述说。正如我在这本《精进3》里面会阐述的,对一件事物的理解可以是一个无止境的、不断拓展深度的过程。创作这三本书,也是我在自我成长这个主题上不断拓展深度、拓宽广度的努力。 我理解的“精进”这个词,并不玄奥复杂。“精”是精益求精,精把自己打造成容器擅一事;“进”是开拓进取,破界而行。“精”是“进”的基石,“进”是“精”的跃升。我尤其觉得,在这个动不动就讲“内卷”的今天,唯有应用精进体系中的思考和方法,才能打破“内卷”的魔咒。 “内卷”指的是高度同质化的、价值消耗大于价值创造的竞争。内卷的产生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大家都处在同一个评价体系之中,用一把尺子去衡量所有人。比如高考,就是以分数定高下,能够考进清华北大的,一定是最聪明也最努力的很少一部分人。 单一化的标准虽然保证了公平,但是也会导致过度的竞争。竞争的胜出者当然理应得到回报,但是竞争的失败者,难道就没有出路了吗? 除了如高考一样标准化的竞争之外,这个世界上还存在着许许多多难以计数的非标准化的考验。标准化竞争的功能在于“筛选”,而非标准化的考验则会导向多样化的“价值创造”。 人类社会和大自然的生态系统有很多相似之处。生态系统中有种类繁多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它们之间相互依存,各居其位,保证了生态系统的繁荣不息。而人类社会也是多元化的组合,不同的人在其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承担不一样的使命。一个人在社会中,只要处于“被需要”的状态,他就能很好地生存下去。他只要使用他的脑力和体力为一部分人提供服务或者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