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集

徐传武 冯浩菲 导读 刘仁清 审阅
导读 一 李贺,字长吉,祖籍陇西,唐德宗贞元六年(790)出生于河南府福昌县昌谷(今河南宜阳县境内),死于唐宪宗元和十一年(816),仅仅活了二十七岁,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富有才华而不幸早逝的著名青年诗人。 据考证,他是唐宗室大郑王李亮的后裔,因此在诗中常自称“王孙”“皇孙”“宗孙”,但后来家境败落。父亲李晋肃曾做过边塞上的小官,后任陕县令,去世较早。家务由母亲郑氏维持。李贺的幼年时代在家乡昌谷度过。昌谷西往秦晋,南连吴楚,位于交通要冲,林茂竹深,鸟鸣鱼跃。优美的自然环境,涵养了诗人的性情,为他诗歌创作天才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李贺自幼聪慧,写作勤奋。《新唐书》载,他七岁就能作诗。少年时经常骑着瘦马四处游览,一个小书童背着古旧的破锦囊相随。在途中得到好诗句,他就随手写下,投到囊中。晚上回家,母亲见囊中取出许多诗笺,总是生气地说:“这孩子定要呕出心来才会罢休!”他才名早播,十五岁时,所作乐府数十篇即被乐工配曲弹唱,与当时的著名诗人李益齐名,被称为“乐府二李”。相传素负盛名的韩愈和皇甫湜最初对李贺的诗才还有怀疑,曾同时登门访问,要求李贺当面写诗。李贺挥笔立成一首,题为《高轩过》,两人大惊,遂称赞不已。 由于勤读苦吟,加以自幼体弱多病,李贺不到十八岁便已经头发斑白。“日夕著书罢,惊霜落素丝”(《咏怀二首》其二);“终军未乘传,颜子鬓先老”(《春归昌谷》)。乃至经常不离药物:“虫响灯光薄,宵寒药气浓。”(《昌谷读书示巴童》)他如此刻苦,是因为有着远大的志向。“他时须搅阵,牵去借将军”(《马诗二十三首》其十二);“一朝沟陇出,看取拂云飞”(《马诗二十三首》其十五);“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致酒行》)。这些诗句表明,他很早就立下了为国效劳的宏图大志。 元和二年十二月,韩愈调洛阳,分司东都国子监。李贺前去谒见,送上自己的诗作,首篇为《雁门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