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模型

[美] 加布里埃尔·温伯格(Gabriel Weinberg) [美] 劳伦·麦肯(Lauren McCann)
序言 超级思维之旅 每天早晨,孩子们前往学校或夏令营之后,我们夫妻俩会出门散步,聊聊最近的生活、工作和时事。我们聊的话题虽然比较散,但常常发现同样的主题(某些概念)反复出现。这些概念有助于我们解释、预测或探究那些看似迥然不同的话题。其中既有“机会成本”“惯性”等耳熟能详的概念,也有“古德哈特定律”(Goodhart's law)、“管制俘获”(regulatory capture)等鲜为人知的概念。(我们将在后文具体解释上述重要概念和其他一些概念。) 这些反复出现的概念就是所谓的“思维模型”(mental models)。一旦你熟悉了这些概念,就可以借助它们迅速形成针对某种情况的思维图像,以便在今后遇到类似情况时运用这种模型。(在这本书中,我们用粗体字标出重要的思维模型,用下划线突出模型的名称,强调常见的概念和术语。) 这些概念虽然非常有用,但大部分中小学并没有教过,甚至大学也没有讲过。其中一些概念我们是通过正规教育学到的(我们俩都拥有麻省理工学院的学士和硕士学位),但大部分都是我们通过阅读、交谈和亲身经历自学得来的。 我们真希望自己能早点儿知晓这些概念,因为它们不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周围发生的事,还能让我们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更高效地做出决策。只可惜时光无法倒流,我们没法回到年轻的时候,把这些概念教给年轻时的自己。不过,我们可以把这部指南留给其他人,留给我们的孩子。这就是我们撰写本书的首要动机。 例如,“临界量”(critical mass)就是我们从物理学中学到的一个有用的思维模型。所谓的“临界量”,是指发生核链式反应所需的核物质量。临界量是原子弹研发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思维模型。 就像物理学一样,每个学科都拥有自己的全套思维模型,相关领域的人士可以通过上课、导师指导、亲身体验学到它们。不过,只有少数思维模型可以用于普通的日常决策、解决问题和追寻真理。它们通常来自某些特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