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转折

[英] 马克·莱文森
献给凯娅,感谢你所做的一切。 引言 11月的第四个星期天,机动车交通戛然而止。 大学生悠闲地在汽车道上散步,追随悦耳的长笛声走向野餐的地点。踩着滑板的小孩们争先从红绿灯前穿过。从南方的艾恩德霍芬到北方的格罗宁根,汽车在荷兰的大街小巷上几乎完全消失了——只有一些德国游客,以及几名经过特许、可以开车去教堂的牧师除外。64岁的朱莉安娜女王,也抛下她的加长卡迪拉克,愉快地骑自行车前去看望孙子和孙女。对于那些没有牵涉到背后的艰难决定的人来说,1973年荷兰的第一个“无车星期天”带着些许的轻松和惬意。 四周之前,埃及和叙利亚军队突破了以色列的防线,以军节节败退,整个国家都岌岌可危,这就是后来所称的赎罪日战争。在美国和荷兰向以色列倾售了大量武器之后,阿拉伯石油输出国开始了反击和报复。在沙特阿拉伯的带领之下,石油输出国早已要求提高原油价格,1月时每桶3.2美元的油价,到了10月16日,已经被抬高到了每桶5.11美元。现在,他们将出口的阀门把守得更紧了,而且完全切断了对荷兰和美国的供应。 阴郁笼罩了整个欧洲。随着石油库存的缩减,比利时、瑞士、意大利、挪威,甚至那些离不开汽车的联邦德国人,很快也将面临他们自己的无车星期天。汽车限速更低了,恒温调节器关小了,柴油也开始定量供应了。斯德哥尔摩的室内游泳池也被关闭,以节省加热所需的能源,就连环比利时汽车大赛也被临时叫停。周末开车的特权成了令人垂涎的身份象征。一向以用社会责任引导市场经济而自居的联邦德国,受到了一名本国加油站经理的挑战:她在解释她如何分配汽油时相当直率,那就是“我不认识的人一滴也没有”。 大西洋彼岸并没有无车星期天。但是,他们的恐慌情绪只多不少。美国正在被高油价吞噬,而理查德·尼克松则正在被高油价带来的危险的政治局面吞噬。“我们正面临着二战以来最严重的能源短缺危机。”11月7日晚间,总统在电视讲话中向全美国发出警告。他要求美国人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