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渡人

周朝晖
代序 江户时代的“教育热”——探寻日本英才辈出的原点 19世纪中期,中日两国同样面临着来自西方的压力,为什么日本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有效地学习和吸收西方科技文化,实现富国强兵,步入现代化国家行列? 兴国大计,教育为本;强国安邦,人才是最关键的因素。日本的现代化进程之所以能比中国等周边国家发展得更快更顺利,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教育的成功无疑是一大要因。大量研究表明,早在19世纪中期开国前,日本就已经具备比较成熟的人才培育机制,在整个江户时代,接连出现人才辈出的奇观,不仅为大规模吸收西方先进文明夯实了基础,也成了日本迅速步入现代化资本主义国家发展轨道的有力推手。 这就不能不追溯到明治维新前两个半世纪前的日本教育。日本现代文明成就并非随着开国一蹴而就,经久不衰的江户时代“教育热”为这一成果的诞生准备了充分条件。有学者将19世纪中后期日本与西方接轨比喻成杂树生花,成功嫁接了西方文明的新枝而焕发出蓬勃生机,而江户时代奠定的教育基础是这棵现代文明树上的砧木母体。 “马上得天下”与“文教治天下” 17世纪前后,在日本列岛战国争霸中胜出的德川家康确立了“天下至强”的地位,庆长八年(1603),他从朝廷那里获得“征夷大将军”封号后在江户城开设幕府,作为统治日本的权力中心,一直到庆应三年(1867),末代将军德川庆喜“大政奉还”天皇,历时两个半世纪的幕府治世就是俗称的江户时代,又称德川幕府时代。这一时期被称为日本的近世,也是日本封建社会发展的顶点。随着国内的统一和军政合一的幕府政权的确立,日本的教育在经历长达数百年的动荡和混乱而陷于衰微境地之后,出现了繁荣兴盛的局面。 江户幕府政权崛起于战国乱世。初任将军德川家康半生征战,虽是军事豪强,但器识超群,尤推崇学问,厮杀鏖战之余仍勤学不怠。经过百年乱世,日本国内礼崩乐坏,社会秩序亟须重建。江户日本是以武士阶层为核心构筑起来的幕藩军事体制国家,士、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