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全传(第二部):玉座珠帘(上)

高阳
飞骑报捷 同治三年六月二十,深夜。 京师正阳门东的兵部街,由南口来了一骑快马,听那辔铃叮当,便知是外省的折差到了。果然,那骑快马,越过兵部衙门,直奔各省驻京提塘官的公所。到了门前,蓦地里把马一勒,唏㖀一声长嘶,马上那人被掀了下来,一顶三品亮蓝顶子的红缨凉帽,滚落在一边。那人挣扎着爬起身,踉踉跄跄走了两步,还未踏进门槛,一歪身又倒了下去,口中直吐白沫。 公所里的人认得他,是江宁来的折差,姓何,是个把总。何把总原是曾九帅的亲兵,打一次胜仗保升一次,积功升到三品的参将,但无缺可补,依旧只好当那在他做把总时就当起的折差。 一看这样热天,长途奔驰,人已昏倒,大家七手八脚把他抬了进去。一面撬牙关,把整瓶的“诸葛行军散”往他嘴里倒,一面把折包从他的汗水湿透了的背上卸下来。江苏的提塘官拆开包裹,照例看一看兵部所颁的“勘合”,然后顺手一揭,看到油纸包外的“传票”,不由得大吃一惊。 传票上盖着陕甘总督的紫色大印,写明是陕甘总督杨岳斌、兵部侍郎彭玉麟、浙江巡抚曾国荃,会衔由江宁拜发,拜折的日期是六月十六,却又用核桃大的字特别批明:“八百里加紧飞奏,严限六月二十日到京。” 那提塘官赶紧取出一个银表来看了看,长短针都指在洋字的十一上,只差几分钟,一交午夜子时,便算违限,军法从事,不是当耍的事!怪不得何把总不顾性命地狂奔赶递。 现在责任落到自己头上了!一想到“八百里加紧”那五个字,提塘官猛然省悟,失声喊道:“莫不是江宁克复了?” 这一喊,惊动了别省的几个提塘官,围拢来一看,个个又惊又喜——驿递是有一定规矩的,最紧急的用“六百里加紧”,限于奏报督抚、将军、学政在任病故,以及失守或者光复城池,不得滥用。现在江宁军次负责水师的杨、彭二人,以及攻城的曾九帅,联衔会奏,可知不是出了什么大将阵亡的意外;而且,破例用“八百里加紧”,克期到京,则不是江宁克复,不必如此严限。 “快递进去吧!”有人说道,“江宁到此,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