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枕

[日] 夏目漱石
译序夏目漱石:“非人情”与“东洋趣味”、中国趣味 林少华 “草枕”,汉语查无此语,日语意为“旅途、旅程、行旅”。倒退一百多年,出游绝无飞机、高铁之利,亦无自驾游之说,难免餐风宿露,席地枕草—以草为枕,“草枕”,良有以也。是以书名照抄“草枕”,未予翻译。 一八六七年出生的夏目漱石于一九〇四年三十八岁时正式开始文学创作,翌年发表《我是猫》,一举成名,呼啸列岛。其丰沛的才华、深厚的学养、犀利的笔触、超然的姿态,从此惊动文坛,众皆仰慕。顺时应人,转年四月《哥儿》问世,九月《草枕》付梓。据漱石之子夏目伸六回忆,十万言(日文)的《草枕》仅用十天便一挥而就,且值盛夏之时。同样十万言的《哥儿》(坊っちゃん)亦不出十天即告杀青,且同时为杂志连载而赶写《我是猫》(わが輩は猫である)。“文思泉涌、笔底生风”之语用于此时的漱石全然不是溢美之词。另一方面,因“写上课讲义比死还令人讨厌”—其时漱石在东京帝国大学(现东京大学)讲授英国文学,遂于翌年一九〇七年索性辞去东大等校所有教职,加盟朝日新闻社,任其专属作家。随即写了《虞美人草》在《朝日新闻》连载。而后几乎每年连载一部长篇,《三四郎》《从此以后》《门》《彼岸过迄》《行人》《心》《道草》《明暗》,一部接一部鱼贯而出。岂料天不假年,一九一六年漱石虚龄五十岁时不幸与世长辞,《明暗》遂成绝笔未竟之作。 漱石创作生涯仅仅十年有二,而其长篇即达十三部之多,被尊为东瀛文坛百年独步的“大文豪”和“国民大作家”。纵使素不待见日本作家的村上春树,对夏目漱石也推崇有加,断言若从日本近现代作家中投票选出十位“国民作家”,夏目漱石必定“位居其首”,盖因漱石文体乃日本近代文学史上无可撼动的“主轴”—“每个句子都自掏腰包”。文艺评论家江藤淳则认为,较之与漱石同时代的正冈子规、尾崎红叶、幸田露伴等作家,漱石是唯一“活”到今天的“国民作家”。究其原因,一是漱石文学深深植根于日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