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帝国与倭寇

[日] 三田村泰助
本书执笔者 三田村泰助:世易时移;鼎革前夜;大明兴起;走向绝对帝制;东亚一体;篡位者永乐帝;侧近政治;后期倭寇 间野潜龙:天下泰平;丰臣秀吉的幻想;出兵朝鲜与日明交战;衰运的老帝国 执笔者介绍 间野潜龙大正十二年(1923年)出生于大阪府。大谷大学中国文学科毕业,后入学京都大学,于昭和二十五年(1950年)毕业于京都大学文学部史学科(东洋史方向)。专治明代政治制度史、思想史。参与京都大学文学部《明代满蒙史料·明实录抄》的编纂工作。历任大谷大学副教授、富山大学副教授和教授。昭和五十年(1975年)任大阪外国语大学教授,昭和五十六年(1981年)五月于任上去世。有《明代文化史研究》《康熙帝》《朱子与王阳明》等著作。 第一章 世易时移 南船北马 在一望无际的中国大陆,陆路四通八达的北方需乘马出行,而南方大地则仰仗舟楫,因而有“南船北马”一说。而在南方,船只最多的当指长江流域以及运河星罗棋布的江南水乡。 长江以北是马的世界,以南则是船的天下。著于汉代的《淮南子》(二十一卷,西汉淮南王刘安〔?—公元前122年〕著)就提及“胡人便于马,越人便于舟”。胡人指的是北方民族,越人则是浙江、福建一带的住民。汉代的时候,北方民族和越人都是中原之外民族,也就是所谓的蛮族,还未加入中原行列。但是我们由此可知,早在汉代中国人就认识到,前者马术第一,后者舟楫无双。 10世纪之后,北方民族逐步征服中原,最终由蒙古铁骑一举平定了中国全域。他们正是《淮南子》所说的马上世界的霸王。 然而这样的强压遭到了反弹,时隔不久,中原又再度回到了汉人手中,这就是明朝。而其中起到前驱作用的正是越人的舟船之力。 一直以来,蒙古人也和其他北方民族一样不擅长水战。其所说的“舟”,基本上也就是渡河时用的牛皮筏子而已。元世祖率军与南宋军队争夺汉水时,其部将曾献策道:“我们的精兵突骑无坚不摧,但是唯有水战不敌宋朝。应夺其所长,建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