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王的城市

[英] 唐·乔丹
献给恩雅 引言 1660年5月29日,在30岁生日这天,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的国王查理二世骑着马穿过伦敦桥,得意洋洋地进入一座他不怎么了解且近20年不曾造访的城市。本书正是讲述这位国王与这座城市之间的关系后来会如何发展,以及他在位期间那些使伦敦成为欧洲卓越城市的风流人物的故事。 虽然不敢断言,但伦敦在当时很可能已经是欧洲最大的城市。它不仅是王国首都,而且其长久的经济活力导致其大得不成比例。当时的资料显示,大约有十分之一的英格兰人住在这里,因此英格兰显得“头大身子小”。由于伦敦规模庞大,再加上泰晤士河谷沿线布满了卫星城,1660年的英格兰已经开始像一块“垄断大亨”图版,它倾斜着让所有硬币都落到了右下角。因此,在整个王国里,伦敦对于回归的国王来说至关重要。 而且伦敦还是分散在西半球的少数几个“世界性城市”之一。富裕的伦敦人不仅拿中国瓷杯喝中国茶以及阿拉伯咖啡,喜饮西班牙和加那利群岛的萨克干白葡萄酒,在饮料和奶油葡萄酒中加入西印度群岛的蔗糖,抽弗吉尼亚烟叶,穿土耳其和印度产的绸衣,还习惯用桑给巴尔岛(Zanzibar)和印度尼西亚的香料给食物调味。到了冬天,他们则用北美海狸皮制成的帽子保暖头部。所有这些奢侈品都通过英格兰商船进口;给船体做防水处理用的是波罗的海沥青,而迎风鼓起的帆——用俄罗斯麻制成的绳索吊得老高——则挂在以瑞典松木制成的桅杆及横杆上。流亡归来后,查理立即参与到城里的商业生活,特别体现在对奴隶贸易的投入和鼓励方面——本书将深入探讨这个问题。 世界性城市——除伦敦之外,在某个时期还包括威尼斯、里斯本、安特卫普和阿姆斯特丹,其规模和声誉可归功于在全球范围内确立已久的远程贸易联系。这种贸易带来了财富,而财富又带来了权力。因此,这些城市往往成了一切国内政策的焦点,成为商品和原材料的国内市场中心,以及国家政治权力中心。有些城市,比如威尼斯,因影响力非常强,甚至可以不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