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伦敦新闻画报》记录的晚清1842—1873

沈弘 编译
图片: 《伦敦新闻画报》创始人赫伯特·英格拉姆 图片: 英国著名画家约翰·吉尔伯特爵士,他用自己的生花妙笔撑起了《伦敦新闻画报》在创办初期的半边天。在创刊期所包含的20幅插图中就有8幅是出自吉尔伯特之手 图片: 英国著名画家梅森·杰克逊,担任《伦敦新闻画报》艺术编辑长达25年之久。凭借他发明的先进的雕版技术,《伦敦新闻画报》得以在19世纪后半期各种新闻画报层出不穷的激烈竞争中始终稳坐钓鱼台,保持其在业界的龙头老大地位 图片: 英格拉姆的次子威廉和三子查尔斯均曾为《伦敦新闻画报》的高管 图片: 英国著名的写生画家和战地记者威廉·辛普森,曾被派往40多个国家去报道那儿的战争、风土人情和其他重大事件。1872年,他被派往中国报道同治皇帝的娶亲婚礼,该系列报道在英国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使得西方的“中国热”再次急剧升温 图片: 奥地利画家和驰名欧洲大陆的战地记者约翰·肖恩伯格。他是《伦敦新闻画报》为了报道北京的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进攻北京而于1900年被派往中国的。他到达北京之后,发回了数量惊人的速写图片和文字报道 图片: 《伦敦新闻画报》记者朱利叶斯·M.普莱斯,他是被派到中国报道中法战争的 图片: 《伦敦新闻画报》记者R.卡顿·伍德维尔,他来中国主要是为了报道甲午战争 图片: 《伦敦新闻画报》记者梅尔顿·普莱尔,他在华的时间是1899年,即在1898年戊戌变法之后和1900年义和团运动爆发之前 出版说明 《伦敦新闻画报》是公认的世界上最早的以图像为主的画报。其以细腻生动的密线木刻版画和石印画,以那个时代的技术条件所能达到的最快速度,再现世界各地的重大事件。画报创办初始就对中华帝国表示密切关注,派驻大量画家兼记者,仅1857年至1901年就向英国发回了上千张关于中国的速写和几十万字的文字报道。它给当时的西方读者讲述了一个个发生在遥远中国的故事,也为后来的历史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