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通识读本:大流行病(中文版)

[美] 克里斯蒂安·麦克米伦
序言 张大庆 作为一本试图从宏观层面勾勒瘟疫与人类历史演进的通识读本,本书选取了鼠疫、天花、疟疾、霍乱、结核、流感和艾滋病等七种主要的大流行病,讲述了每种疾病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如何导致了传染病的大流行。作者将科学的解释与历史文化分析巧妙结合,还论及当代的流行病,如新发传染病埃博拉出血热、寨卡热以及禽流感等。 著名历史学家麦克尼尔曾指出,在人类历史的进程中,传染病一直都扮演着关键性的角色。传染病是微生物与人类相互作用的结果。微生物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生命之一,也伴随着人类的进化与大流行病的肆虐。它不仅严重地危及人类的生命,而且会造成人们的恐慌心理,影响社会经济和国际贸易。这次“新冠肺炎”的暴发再次证明,流行病不仅可以重塑人类的历史,同时,人类的行为也在影响着流行病的进程与转归。 回顾人类与微生物两者之间的关系和共同演化的历程,我们发现,自人类社会早期开始,瘟疫就是影响人类文化的关键因素。人类在狩猎和采集活动中,因食用动物或与动物接触而被感染,导致许多人兽共患病,如旋毛虫病、非洲睡眠病、兔热病、疟疾、血吸虫病以及钩端螺旋体病等;此外,还有一些是与人类共同进化的微生物引起的疾病,如肠道寄生虫、体虱、沙门氏菌及密螺旋体所致的雅司病和梅毒。大约在公元前500年前后,伴随古老文明中心的发展,天花、白喉、流感、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等传染病迅速地在人类之间传播。传染病的流行不仅危及个人的健康和生命,同时也影响到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古希腊由盛转衰、古罗马帝国的瓦解与流行病的肆虐不无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不断与瘟疫抗争的历史。 1960年代以后,在西方发达国家,大多数传染病已经基本被消灭,剩下的部分也可以通过免疫和抗生素得到控制,医学界转向攻克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以及其他慢性退行性病变。然而,在20世纪末,人们惊讶地发现,传染病依然还在危害人类的健康,人类与传染病的斗争尚未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