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桑小说全集:第四册

[美] 纳撒尼尔·霍桑
玉石人像 序言 自从本罗曼史的作者上一次公开露面以来,至今已有七八年之久了(无论如何,时间已长得使我无法准确记忆)。本人已成习惯,在每部拙作问世时,都要附上一篇类似的熟悉的序言,名义上是与公众闲谈,实际是对他认为更能开怀畅谈的一个人讲话。他将把那人视为知音——更理解他的目的,更赞赏他的成就,更宽容他的欠缺,并且在各个方面,都比一个兄弟都更亲密无间——简言之,一位作家实际上从来没遇到过全面共鸣的批评家,不过当他意识到自己尽了最大努力时,便含蓄地对那位批评家发出呼吁。 序言的古老形式把这一友人看作“好心的读者”“温文的读者”“可爱的读者”“宽容的读者”,或者用最冷漠的说法,也是“诚挚的读者”,拘谨到刻板的作家惯于向这样一个人预先做些解释并致以歉意,因为他确信这番话会受到欢迎。我本人从未与可能具备这一切令人快慰和值得向往的品性的有代表性的这样一位读者有过亲身交往或通信联络。但有幸的是,我因此也从未把这样一位读者局限于一个神话人物。我始终坚信他的真实存在,为他年复一年地写作,尽管公众的慧眼(很可能如此)几乎全然忽略我的小作品。 无疑,这样一位好心、温文、仁慈、宽容和最可爱、最诚挚的读者,对我确曾一度存在过,而且(尽管由于没有确切地址,信件投到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也相应地收到了我随风漫天抛撒、自信总会到他手中的信件。但是,他如今还健在吗?自从他上一次听到我的消息以来的这许多年中,但愿他没有认为自己在人世间的任务业已完成,便撤到温文读者的天堂——无论在何处——安享由于对我的善心美意而必然应得的福祉吧?我有一种伤心的预感,觉得这可能是真的。对于每位作家而言,这样的“温文的读者”诚然都要英年早逝的,他绝少能够活得超出一种文学风尚的时期,除去极鲜见的例外,在那位作家尚未完成其著作的半数之前,就会阖上他那困倦的双目。即使我能找到他,恐怕也是在某个布满青苔的墓中,墓碑上的姓名已然若隐若现,令我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