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号屠场

[美] 库尔特·冯内古特
谨以本书献给 玛丽·奥黑尔和格哈特·米勒 作者库尔特·冯内古特, 第四代德裔美国人, 住在科德角,生活安逸(但抽烟太多)。 很久以前, 曾是一名美国陆军侦察兵, 被解除武装,成了战俘, 目睹被誉为“易北河畔佛罗伦萨”的德国德累斯顿 遭受燃烧弹的袭击,得以幸存并讲述这一事件。 这是一部小说, 电报式精神分裂症般断断续续, 关于派出飞碟的特拉法玛多星球的故事。 愿和平常驻。 群牛哞哞叫, 圣婴惊醒了。 小主啊耶稣, 不哭也不闹。 1976年版《五号屠场》序言 库尔特·冯内古特 这本书写的是很久以前(1944年)我亲历的事件,这本书的首次出版(1969年)现在也成了很久前的一件事。 时间流逝——书中的主要事件,也即对德累斯顿施行的燃烧弹轰炸,现已成为石化的记忆,沉入历史深深的沥青坑中。即便美国学校的孩子们听说过,他们肯定也无法判定这样的事情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还是第二次。我认为他们也不会在乎。 比如我本人,也并不热衷屡屡提及这场轰炸,仅仅为了让它不被忘却。如果今后的许多年,人们会继续阅读这本书,我当然会欣喜无比,但并不是因为德累斯顿的大灾难有多少重要的教训可以汲取。我本人曾经身在其中,领悟到的只是战争中人会变得如此愤怒不堪,以至于去焚毁伟大的城市,去杀死其中的居民。 那算不上什么新鲜事。 我于1976年10月写下这些文字,正巧仅仅两夜之前我看了马塞尔·奥弗尔斯关于战争罪行的纪录片《正义的记忆》(The Memoryof Justice),其中有航拍的德累斯顿轰炸的电影资料——夜袭。城市好像被煮沸了一样,而我当时身处下面的某个地方。 此后我曾被邀请去参加访谈节目,对此类事件的意义提供我的见解。受邀的还有纳粹死亡集中营的幸存者等。 毋庸置疑,战争暴行颂扬的是无意义。我无言以答。我没有走进演播室,独自回家。 德累斯顿轰炸耗资巨大,策划精心,但毫无意义,最终整个星球上仅一人从…